代女士提供的多款驅蚊產品

夏秋季節,與蚊子戰鬥是許多人的必備技能,尤其是皮膚嬌嫩的小孩子,常常一被叮咬,就在胳膊、腿上留下痕跡,讓寶媽們直呼心痛。可是,蚊香片、驅蚊液當中有的添加了化學成分,也讓寶媽們不敢輕易給孩子使用。有市場就會有買賣,於是,市面上湧現出一批驅蚊手環、驅蚊貼、驅蚊手錶等“黑科技”,號稱“純天然植物精油,無毒無害”。但是,這些“黑科技”真的有效嗎?

8月21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一項比較試驗結果,對50種純植物類蚊蟲趨避劑產品進行了比較試驗,測試結果表明,純植物蚊蟲趨避劑類樣品實際使用效果與其產品宣傳不符,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說好的“黑科技”呢?

媽媽抱怨:

驅蚊貼、驅蚊手環等買了不少

孩子依然被咬

“買了幾種,貌似沒什麼效果,家裏發現蚊子還得自己用手拍死。”成都市民代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孩子剛6個月,之前擔心孩子被蚊蟲叮咬,家裏買了好幾種驅蚊產品,驅蚊貼、驅蚊液、驅蚊手環和驅蚊器等,都是號稱“純天然植物成分”,無毒無害,然而都沒有什麼效果。“有時候娃娃睡一覺起來,就發現身上多了一兩個包。”

從代女士提供的多款驅蚊產品圖片上,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其中的一款驅蚊貼是日文標識,標註了“該產品適用於0個月以上嬰兒”。代女士說,她都是通過代購或者網購,特意買的嬰兒可以用的驅蚊產品,但是現在,家裏都不敢開窗,出門就更容易被咬,之前貼過驅蚊貼,沒有效果就不再貼了。

另一位家長王女士也表示,女兒一歲多時,考慮到孩子太小,不敢用大人們日常用的蚊香、驅蚊液,特意在母嬰店購買了純植物精油成分的驅蚊貼,貼在牀單上,外出時,還在嬰兒車上掛上驅蚊手環,但孩子身上仍然被咬得到處是包。

不僅如此,家住華陽的陳君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此前給兒子買過不少打着純植物成分旗號的驅蚊貼,但都不見效果,也就棄置一旁了。

記者走訪:

市面上驅蚊產品

不少打出植物牌

夏秋季節,蚊蟲活躍,市面上無數的驅蚊劑、驅蚊片、驅蚊手環、驅蚊溼紙巾,讓人眼花繚亂,其中一些常見的“天然驅蚊產品”廣告宣稱使用的香茅、桉葉、薄荷、檸檬草、艾草等成分,驅蚊手環、驅蚊扣、驅蚊貼這類產品,由於其有效成分不直接接觸皮膚,對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更加安全,自然就受到了護子心切的家長的偏愛。

28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市中心多家便利店、母嬰店以及商場、超市,發現針對嬰幼兒的驅蚊產品不在少數,進口的、國產的均有,除了常見的驅蚊液、防蚊露外,還有驅蚊手環、無蚊貼等產品,在外包裝上的“有效成分”中,不乏“薰衣草、桉葉、薄荷、冬青、香茅、香葉天竺葵油、檸檬香茅、亞香茅、歐洲野紅茄精油、檸檬胺精油”等成分,其中以檸檬、香茅等出現頻率最高。

在外包裝上,部分產品還分別標註了“適合0月以上各年齡段薄皮膚”“不含農藥避蚊胺DEET”“有效12小時”“戶外必備”“無人工合成化學成分”等。

在走訪中,羣光商場一母嬰店銷售人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去年店裏賣過嬰幼兒專用的植物性貼片和手環,但是這類產品(對驅蚊)起不到作用,(銷量不好)今年店裏面就不再賣了。

還是“土辦法”靠譜?

北京消協:

50種樣品驅蚊效果都差

涉嫌虛假宣傳

今年8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對50種純植物類蚊蟲趨避劑產品進行了比較試驗,測試結果表明,純植物蚊蟲趨避劑類樣品實際使用效果與其產品宣傳不符,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吳海璐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驅蚊貼、驅蚊手環等蚊蟲趨避劑類產品,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其在宣傳上五花八門,消費者無所適從。2015年,北京市消協曾做過的驅蚊用品比較試驗,發現驅蚊貼、手環等標稱純植物的蚊蟲趨避劑類產品驅蚊效果不理想,甚至添加了農藥成分,此次測試是爲了持續追蹤純植物類驅蚊產品的質量狀況。

據瞭解,本次比較試驗的樣品,由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北京的母嬰用品店、藥店、戶外用品店和網絡渠道隨機購買,涉及國產和部分進口驅蚊貼、驅蚊手環、驅蚊扣等標稱純植物的蚊蟲趨避劑產品,一共50種樣品,基本覆蓋了市面上常見的純植物驅蚊產品品牌。委託北京市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一站進行測試。

因爲目前植物類驅蚊產品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產品質量評價比較混亂,北京市消協與相關的檢測專家研究後決定採用GB 24330《家用衛生殺蟲用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標準,從此類產品的實際使用出發,對樣品進行測試,測試項目包括有效成分含量、藥效和驅蚊有效距離。

經測試,本次50種樣品沒有檢出驅蚊酯、避蚊胺等農藥成分;所有樣品使用後均有試驗試蟲嘗試攻擊,驅蚊效果很差;由於驅蚊效果差,驅蚊有效距離也無從談起。測試結果表明,純植物蚊蟲趨避劑類樣品實際使用效果與其產品宣傳不符,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吳海璐介紹說,根據比較試驗樣品統計、部分生產企業的反饋和了解的情況,大部分純植物驅蚊產品按照自己的企業標準進行生產,而消協收到和了解到的一部分企業標準並未規定產品的驅蚊效果評價,有的企業標準在產品成分裏規定香茅醛(一種植物提取物,業界普遍認爲具有驅蚊效果)的濃度,但此次測試,含有香茅醛的樣品實際驅蚊效果也不理想;有的企業標準裏甚至只是規定揮發氣味的持續時間,未對驅蚊效果作出要求,這類純植物提取物爲原料的驅蚊產品沒有統一有效的評價標準是這個行業、產品混亂的根本原因。

專家:

對於兒童、孕婦等人羣

最安全的驅蚊方式是使用蚊帳、電蚊拍等

四川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媒介生物科科長鬍雅劼介紹說,在四川本地,白紋伊蚊和致倦庫蚊最爲常見,致倦庫蚊主要“宅”在室內,白紋伊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腳蚊,主要在白天和戶外活動。

胡雅劼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媒介生物科的實驗室每年也會針對花露水等驅蚊產品做實驗,驅蚊產品中常見的、公認的有效驅蚊化學成分主要是避蚊胺和驅蚊酯,取得上市銷售資質的驅蚊產品,這些化學成分的濃度都是在安全範圍的,包括兒童在內的特殊人羣可以放心使用,不必“談化學成分而色變”。對於皮膚嬌嫩的兒童,家長在使用驅蚊產品時,可以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可以噴塗到領口、袖口等位置,也有驅蚊效果。

胡雅劼說,對於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羣,最安全的驅蚊、防蚊方式是着長衣長褲,使用紗窗、蚊帳、電蚊拍等物理方式。

吳海璐也介紹說,添加化學成分的驅蚊產品,均採用低毒性的化學成分,其濃度在國家認可的安全範圍內,生產企業在備案時需要提供配方濃度,以及爲什麼會使用該濃度做登記,在上市前經過毒性安全性檢測和驅蚊效果檢測,證明是安全有效的。

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倪佳 圖據受訪者

原標題:買了“純天然植物成分”驅蚊手環驅蚊貼,爲啥孩子仍被蚊子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