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人工智能的时代,创意当道 逆袭突破 奋起直追 犹未晚也

超市竟然真的来了,比所有人想象的速度都要快!

这是一场革命,是“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革命!

联想起上周,百度李彦宏都坐着无人驾驶的汽车上了北京五环了

如果你以为这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商的竞赛,与我们普通人无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科技正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猝不及防地颠覆我们的生活。

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机器人,未来工人会不会失业?

如果刘强东开始用机器人送货,快递员会不会失业?

就连微软小冰都在写诗集了,未来我们会不会失业?

今天,当人工智能不再科幻片中的情节,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进化并战胜人类智商的时候,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期待,从另一角度来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一场恐怖的屠杀。

01 机器环伺 危机四伏

今年5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正式引入工智能,一个财务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专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且可以提供7*24无休服务。

目测不久的将来,有一大批财务人员要面临失业危机。

此前被人羡慕的专业,多年刻苦的学习和积累,就这样被一朝颠覆。

这绝不是个例,也不是危言耸听。

我的朋友大林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员,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信息行业的世界500强公司。

待遇丰厚、职业体面,当年大林选择并进入这家公司工作,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工作几年,大林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并且成为了一个小团队的Leader。

按照大林的职业规划,争取好好努力,再干几年就有机会竞争部门经理,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

但是这个规划,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打破了。大林不仅没有机会成为管理层,连工作也保不住了。

大林的岗位是数据分析员,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运营系统中提取本区域的运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产出分析报表,提供给各级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也为一线的经营人员提供经营指导。

这需要从运营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部分,并且用经营思维去进行分析和整合。以往,这个工作被大家认为很有含金量。

今年年初,公司启用了一套全新的数据分析系统。这套布署在总部的系统,可以直接按照既定的程序输出一份完全符合经营需要的报表,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且可以定时直接推送到每一位管理者的终端。

它提供的数据精准,完全不会出现人工错误,而且全年无休,即便节假日也照样能准时收到它发来的报表。

更可怕的是,它还有智能提醒的功能,对于出现问题的数据,它会主动给相关人推送提醒,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

以往大林需要花半天时间完成的报表,它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大林的工作水准已经相当高,可也难免会出现小错误,而它只要程序不出错,永远不会有失误。

公司在试行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决定正式启用这套系统,它将取代大林这样的数据分析员,而这也意味着像大林这样的员工,已经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怎么办?原本的岗位已经不存在了,想要留下就必须转到销售岗位,而且是去偏远的一线。

他不想离开家庭所在的城市,而公司已没有合适的岗位可以选择,无奈之下,他只好离职。

多年的刻苦钻研,长期的勤奋学习,都拼不过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在这样的较量中,落败已经是事实。

曾经引人为傲的专业,在一夜之间突然毫无价值。曾经备受尊敬的职业,也在一场巨变中朝不保夕。

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02 固步自封 作茧自缚

人工智能的到来,对职场人的冲击,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三体》中高等文明对地球文明的打击。

我有一个亲戚在某国企银行工作,七十年代出生的她,一直在这家企业,做着临柜柜员的工作。

此前,她的工作收入一直还不错,虽然也有揽储的任务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份让她很满意的工作。

虽然现在不再年轻,但她一直在柜员的岗位待着不动。她很满足于当柜员,觉得做了这么多年很熟悉了,不愿再换新的岗位。

原本以为可以这样干到退休,哪知道这个退休计划泡汤了。

去年年底开始,行里对网点进行重新装修,添置了一排智能设备,还有一个可以语音对话的智能机器人。

行里要将网点打造成体验式、智能化的营业厅。客户办卡、查询、打印清单,这些以前必须在柜台上完成的业务,现在只需要在智能机上就能轻松搞定。

原本长长的人工柜台,现在也减到只有三节,柜台人数也要大幅缩减。

不能再当柜员的员工,要不被安排到营业厅负责引导客户,要不就要去机动岗位,承担沉重的业务压力。

我的这位亲戚就很尴尬了,她已四十出头,行里不可能安排她去柜台,要么当引导员,要么去机动岗。

她气愤难当,向周围人每个人抱怨,可终究无济于事,不得不去做她不喜欢的岗位。

一个岗位做到退休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这场变革已经席卷到每一个角落,想缩在一个地方躲风避雨,根本不可能。

如果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永远躺在自己的舒适区,早晚会被替代。

03创意当道 逆袭突破

人工智能的时代,作为职场人的我们,还能怎样战胜机器人的入侵?

有两条途径,要不上升到管理层,管理的复杂程度目前还没有机器可以胜任;要不去做创意的工作,人类的艺术感机器人目前还无法模拟。

前一条路本来就很难,没有机器人的时候,能上升到管理层的也是凤毛麟角。第二条路却是一种可规划的选择。

第一,拥抱变化。

悲观叹息解决不了问题,逃避也无法找到出路。

马云曾经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就在,对新兴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来不及。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必须认真考虑在这种趋势下,自己的价值走向。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拥抱变化、接纳变化,顺势而为。

第二,主动学习。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职场人,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在职场生存下去所需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不学习,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意味着你终有一天要被别人远远甩下。

学得少,就意味着你比别人成长得更慢,意味着你缺少了最重要的竞争力。

不要等着组织来强迫你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组织的义务。

这个时代,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习的渠道也太多了,关键看你有没有学习的意识和毅力。

爱学习、善学习的人,会比别人向前一步。

三,找到兴趣。

这个时代,已经打破了职业的很多条条框框。

很多以前不能称为职业的职业,现在却已经成为热门,比如收纳师、体验师等等。

你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有可能让它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能够养活自己,甚至可以带来新的行业。

我认识一个姑娘,手账做得特别漂亮,以前只是把这个当成兴趣自娱自乐。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记手账,她在网上写了很多做手账的分享,后来被多个平台请去分享,现在,她已经辞职成为自由职业,专门教人做手账。

所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就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人工智能并不可怕,只要你的价值具有稀缺性,就不会轻易被替代。前提是你拥有不可复制的能力,而且要持续刷新,才能立在浪潮之颠。

茫茫人海,你已经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雕刻自己,成就唯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