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上這樣的情景,可能一部分的小夥伴並不陌生(暴露年齡)。電視剛剛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時,屏幕也就成爲了我們對顯示技術最直觀的認識。尺寸大小和“黑白”、“彩色”也作爲對其常見的描述而掛於口上。

那時,人們所熟知的顯示屏幕大部分都是依靠的顯像管技術,而後隨着液晶(LCD)、等離子體(PDP)等顯示技術的發展,從清晰度、節能、尺寸等各個方面,我們對顯示屏的認知都不斷地在發生着變化。

你還記得這樣的屏幕嗎?

近些年,各種新穎的概念更是層出不窮,比如說被各大手機廠商炒得火熱的“全面屏”、可以“彎彎扭扭”的“柔性屏”等等。而這些新的變化,也都有源於新的顯示技術——電致發光。

可以“彎彎扭扭”的神奇柔性屏

什麼是電致發光?

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t,簡稱EL),是通過加在兩電極的電壓產生電場,被電場激發的電子碰擊發光中心,而引致電子在能級間的躍遷、變化、複合導致發光的一種物理現象。

除了剛剛提到的可彎曲這一引人目光的特點外,電致發光產品主要還具有發光效率高、器件壽命長、響應速度快、視角特性好、色彩度強、成本價格低等特點。這也使它在顯示器和照明領域有着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決定電致發光產品性能是否優良的,就是電致發光器件了。我們常說到的OLED、QLED都屬於這類器件。它們主要包括五層結構:陰極、電子傳遞層、發光層、空穴傳遞層和陽極。其中發光層的材料稱爲電致發光材料,OLED器件的發光層爲有機分子材料,QLED器件的發光層爲量子點材料。

電致發光器件結構示意

電致發光器件好不好?先看看EQE吧!

想要最終產品化,光致發光器件的性能就必須滿足應用的需求。那該如何知道呢?一般來講,我們會關注以下幾個關鍵參數表徵:

· 外量子效率(EQE)

· 電流-電壓-亮度(IVL)參數

· 發射光譜色度

· 器件熒光壽命

由於是決定器件封裝以後光效的重要參數之一,也是真正決定電致發光器件是否能夠商業化的重要參數之一。外量子效率(EQE)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無論對於顯示器還是照明,從電能轉化爲光能的發光效率都非常重要,其主要反映了輸入功率的利用率。發光效率越高,器件的熱損耗越小,能量利用率越高。在電致發光器件的研究中,對應的參數則爲外量子效率(EQE,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當發光器件通電時,電子和空穴會在發光層結合,產生的能量會激發發光層材料發出熒光/磷光,所謂器件的EQE,就是此時把單位時間內出射到空間的光子數/單位時間內注入到發光層的電子數之比。

EQE的測量中,核心是分子部分“單位時間內出射到空間的光子數”的測量。現在高精度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兩種:

1)光分佈法

2)積分球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