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買菜大媽的股民

對價格和價值的認知,你以爲比得過大媽?

別傻了。

一、菜場裏的鄙視鏈

在大街小巷紛紛擾擾的市場,如果你夠深入生活和基層,一個現象總是遍佈大江南北。

“一斤蘿蔔3元”

“20給我來十斤”

“不行,虧本啊”

“不買了!”

“別走啊,28,不能再少了”

“23,不能再多了”

“算了,不掙你錢,25”

“裝袋吧,挑好的”

這類故事中的蘿蔔可以換成白菜、西紅柿、南瓜、豬肉等各類農產品,但故事的主角永恆不變——大媽。

不論購買什麼,一定錙銖必較。

不殺價是不可能的啦,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投資理財買股票又不會,只能靠買菜殺價攢點錢維持生計。

不如買菜大媽的股民

最關鍵的是,大媽們拿出搶銀行的魄力和大國博弈的智慧爭的面紅耳赤殺價,最終,買一次菜砍下不超過10元錢。

於是,鄙視鏈誕生了。

鄙視大媽的主體是年輕人。

費半天勁省了不到10元錢,老子股票裏追漲殺跌打板低吸一次都夠虧你一年的殺價錢,有那功夫要看K線圖琢磨下主力意圖少虧點,哪有精力去買菜殺價。

哦,其實年輕人壓根不買菜,美團外賣餓了麼送上門只要加5元,不知道將來有沒有配送升級餵飯再加5元的服務?

幾年後,當年輕人還在追漲殺跌幻想着就快能盈利的時候,大媽們省喫儉用給在一二線城市剛參加工作的兒子買了套大平層。

二、一套房子的價格

剛好近兩三年在關注房產,去年這個時候,重慶核心市區南北濱路的房價1w不到,海南海口1w。

近二天再一看。

南北濱路1.8w,海口2w+。

對不起,您還買不到,外地三無限購限貸,背兩麻袋現金來也一樣。

你知道腸子青了是什麼感覺麼?

但這裏我們說的不是房價。

我們說的是大衆對房價的認知。

同一套房子,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在時間跨度不算非常久遠的期限內(比如三年內),1w/平買入其划算程度遠高於2w/平。

換到任何一個實體市場,認知一致。

如果你開小賣部,你知道一瓶可樂進價1.8元要比2.5元對你更有利,因爲你的售價都是3元。

如果你買車,一輛心儀已久的跑車野馬Mustang低配版平時售價45w,因爲降低關稅現在只賣40w,你會開心的不得了。

如果你爲公司採購設備,一臺平時售價5000的電腦被你用3500元/臺的價格買回來了,你的上司會認爲你這小夥子前途無量,重點培養。

........

這是街頭擺地攤的小個體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買菜大媽們深耕街頭巷尾菜場更是深明其道。

我們想說什麼呢?

我們想說的是:

股市中的散戶很多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

三、股市怪象

在股市混久了的人一定見過幾種場面:

(1)一波牛市,絕大多數股票PE都已經超過50,創了新高之後又翻了二倍,此時,纔是萌新散戶開戶量最大的時刻,你問他爲嘛賣房借錢開戶買股票,答案是:因爲在漲啊,因爲牛市啊,因爲隔壁那智障二狗子都tm賺了輛大奔了,我也進來喝點湯,傻X都知道現在股票賺錢,你還問我這種問題是不是傻?

(2)一隻5連板妖股雛形初現備受市場關注,分析師跳出來說這支股絕壁要成妖王,公司利好纔剛爆出,遊資換手接力纔開始,市場最近不監管,目測起步9個板,現在買,買不了喫虧買不了上當。散戶不信,觀察一天再說,第二天6板沒買,後悔不已覺得分析師說的有道理,忍不住第三天七板打板去了,心裏想着,打板要有信仰。

(3)一隻股票橫盤三年是沒人關注的,哪段時間慢悠悠往上漲個10%也是沒人看得見的,但哪天突然再拉倆漲停,總計漲了30%,這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平臺突破是買點,趕緊買買買,主升浪要來了,這纔是第一浪。

以上場景是不是感覺非常似曾相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爲接下來上漲的邏輯是一直在漲或者已經漲了不少。

再加上分析師跳出來吹吹利好。

大家會形成一種錯覺,這股是越漲估值越便宜,越漲也越值得買。

那麼,給出結論。

這麼思考,全錯

也許有時候是對的,如你所願:

(1)牛市又持續了倆月或半年

(2)打七板後來確實又有了9板

(3)漲了30%平臺突破後確實迎來主升浪又漲了300%

但是這種邏輯的出發點

全錯

只是運氣好而已,非常態化真理。

股市裏很多人總是把一時的正確當成永恆真理來恪守。

那什麼是真理般的底層規律

四、價值和價格

答案是買菜大媽的思維。

多數股民的認知不及菜場裏的大媽。

2.5元/斤的蘿蔔永遠比3元/斤的蘿蔔更適合買入,哪怕爲此耐心等待施展套路爭得面紅耳赤

這裏的底層規律是:

不考慮市場極端情況和主力短線運作,一家公司在同一時期,其價格是越低越適合買入。

200元/股的茅臺遠好於700元/股的茅臺;

700元/股的茅臺遠好於701元/股的茅臺。

哪怕是單邊下跌深不見底走勢的股,其每次下跌後的新價格,對於看好這家公司打算買入的選手來說,都更有利。

對同一時期的同一家公司來說,其業績你可以認爲是幾乎不變的,或是維持一個穩定增速不變。

動不動業績就增長500%的公司我一般是不看的。

因爲它不可能持續這麼成長,能持續10年能如此增長潛力,我認爲這家公司將獲得世界上所有的投資。

行業特徵不同可能會導致某個公司某一年突然業績突然增長500%或更高,但那是之前幾年或是今後幾年沒有增長的代價換來的,同樣不是常態化。

如果你夠了解商業,就會明白,一個公司的發展是以年爲單位來計算,不是以月,更不是以日。

這種情況下,利用微積分思維,每一天公司的變量你可以認爲是無限接近於0。

那麼在這一個公司實質業績毫無變化的時間窗口內。

股票價格當然是越低越適合買入,和圖形無關。

上述底層規律成立的前提是:排除市場運作

在【股票憑什麼上漲#A02】中,我們講到,股票上漲的本質是資金買入和有人有意願買入的結果。

這就屬於市場運作的範疇了。

有了市場運作的結果往往是,一家今後有前途的公司,你壓根就不會見到它有什麼低位給你買入,價格永遠高於價值;而一家前景看不到希望的公司,往往遭受人們拋棄,價格會比它本身的價值還低很多,茅臺和銀行。

所以今天這篇,看似和【股票憑什麼上漲#A02】中的觀點有所衝突,其實並不矛盾,把握好這兩條底層規律的精髓,在大的市場動盪當中,你會發現很好用。

2015年8月的茅臺和樂視

五、結語

你可能覺得這篇的底層規律比較適用於價值投資的理論範疇。

對短線其實也適合,只是需要付出一個確定主力意圖的成本價格而已。

不僅短線,其實也適合遊資接力的。

一板不看,二板關注,三板成妖,不板不打。

這是你的認知。

這只是你的認知。

是你沒能力在它一板之前就判斷出來的認知。

不僅一板之前沒能力,到了二板纔開始關注看能不能三板才決定買入的你,本身就已經和一線佈局者相比輸在了起點。

佈局者的賣點纔是你的買點,後來有沒有接力全看造化。

也許你具備三板以後才能判斷出來是否能九板的超能力。

但是底層規律依然沒錯:

一支股票在同一時間階段內,永遠是價格越低越適合買入,價格越高越適合賣出。

我知道你想說,不一板二板我怎麼會看到它?何況到了三板我才能激活我的超能力。

你不知道的是,在你看到它之前,也許有人已經在黑暗中深耕數月。

@成泉系

哦,這篇文章爭議應該比較大,很多人看了可能想從多種角度來噴。

至於每個人的能力圈和公司的成長性判斷等其他一系列因素,後面都會講到。

這一篇,先講清楚這一個底層規律就足夠。

順便延伸一下,看了這篇文章,你是不是應該對一些好公司但圖形比較難看的股增加一點點信心,或是對一些不算好公司但圖形很好看的股增加一點點警惕?

嗯,一點點就可以。

聲明:這篇文章呢,源於微信公衆號【Panda潛融】,目前還在搭建系統。

你要是想抄襲轉載呢,不用聲明,就說是你寫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