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領導到訪國美金融,就國美金融在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業務發展進行深入溝通。原開行評審二局局長、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現高級專家庫高級專家幹海燕,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普惠金融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崔長彬等相關領導,國美金融風險管理中心風控總監肖勇等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推動普惠金融事業發展國美金融受肯定

會議上,肖勇介紹,國美金融在緊繞國美"家·生活"戰略下,利用科技手段,深度融合線上線下場景,構建包括消費金融、財富管理、企業融資、支付業務等四大產品品牌體系,致力以科技手段推動普惠金融場景應用發展。

其中,供應鏈金融業務是國美金融最早的發力點,依託國美32年實業根基,面向國美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截至2018年6月,國美金融供應鏈金融實現放款金額近百億元,爲近5000箇中小微企業提供企業融資服務,業務客戶覆蓋汽車、電器、化工、農業、精工製造、貴金屬等多個領域。

在聽取國美金融的業務發展介紹後,幹海燕對國美金融在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表示肯定。她表示,此次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到訪國美金融,是爲更好了解國美金融在普惠金融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的阻力和建議等。

崔長彬表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組織推動全國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等小微經濟體融資難問題。國美金融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與普促委在推動普惠金融事業發展的方向是一致,希望未來可以加強溝通、構建互利共贏的關係。

加強溝通更好服務小微經濟體

幹海燕進一步瞭解國美金融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及放貸額度等。肖勇就國美金融旗下供應鏈金融產品信雲貸做詳細介紹,他表示,金融企業在從事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國內與國外處於不同情況,特別是在風控方面。國內金融企業服務長尾用戶時,面臨很大一部分是"徵信白戶"或無徵信基礎信息,在更好地評估小微企業的信用水平時,行業中存在風控效果與耗費成本的"蹺蹺板"關係。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屬於世界性難題。數據顯示,中國小微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GDP的比例約60%、納稅佔稅收總額的比例約50%,而2017年末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企業貸款餘額的37.8%。對比我國小微企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情況,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有較大差距。

2018年11月,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

肖勇介紹,目前國美金融供應鏈金融在爲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額度平均每筆達150萬至160萬元。他表示,在國美金融的風控評分卡中的A級企業用戶,並非完全爲大體量機構,更多爲中小微企業。國美金融通過對供應商的充分了解,發揮自身數據優勢,結合央行徵信系統以及大量第三方徵信數據,做到全方位甄別,讓真正有資金需求且發展良好的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服務。

會上,雙方表示,未來,國美金融的實踐經驗與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開展的課題研究、閉門研討及資金撮合等方面,將可進一步溝通探討,以更好爲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