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曹操,逃難到陳留,就地起兵討伐董卓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有三次從洛陽走出,第一次是被罷官,第二次是自己辭官,第三次不做官被董卓通緝。前兩次曹操離開洛陽都選擇了回老家亳州,但是第三次的時候卻選擇了陳留。

曹操的第一次連坐和第二次稱病辭官的時候曹嵩還在朝中做官,那個時候曹操對漢朝還是有一些希望的,覺得自己還能重新被任用,等一等就都會好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兩次都順利度過。所以曹操在前兩次回家鄉的心情是不同的,他把前兩次回老家都當做度假,可能時間不定但是曹操又不缺錢,自然不焦慮。

曹操前兩次回去亳州選擇會舊友、辦詩會、打獵遊玩格外輕鬆,但是第三次的時候曹操意識到這次應該是和朝堂永別了。因爲自己得罪了董卓,現在朝廷上真正做主的人就是董卓,也就是說董卓在曹操就沒有機會得到重用了。更讓曹操沮喪的是,現在這一步即使自己想要做老百姓恐怕董卓都不會同意。

曹操當時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他既做不成理想中的能臣,也做不成什麼“奸雄”了,一輩子不抬頭隱姓埋名曹操是不會做的。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活路就是自己起兵,可是起兵也不能隨便起,弄不好也要掉腦袋。劉備集結了人馬也要投奔別人纔有出路,所以曹操要找一個起兵的理由。那既然董卓要抓他,那他就起兵反董卓吧。

如果想集結兵力,那麼曹操最好的選擇還應該是亳州,因爲他在家鄉生活多年,應該累積了不少人脈,可是曹操覺得陳留更富有,適合在亂世崛起。況且曹嵩自從被罷了官一直都在陳留生活,曹嵩手裏的錢若是曹操不先拿來用而是去別人哪裏找錢明顯不太聰明。

曹操歷盡艱辛到達陳留以後就去找曹嵩了,把自己的目前狀況和漢朝的局勢都分析一遍,希望曹嵩把錢都拿出來讓他起兵。曹嵩的態度在演義裏是不想拿錢讓曹操去別人哪裏找錢,但是事實上曹嵩並沒有說不支持也沒有說不拿錢,並且史書上記載曹操散盡家財,證明曹嵩給了他一定的幫助。

但是曹操要做的這件事太費錢了,自己家的不夠,於是曹嵩給曹操指了一條路,就是在陳留有一個人叫衛弘,他非常富有,而且這個人非常明大義,要曹操自己去找他談談。曹操找到衛弘以後進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解說,把衛弘心中的護國之夢一下就點燃了,當時就表示願意支持曹操。

曹操選擇陳留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陳留的太守是張邈,張邈和曹操、袁紹年少的時候一起遊玩,有一定的感情基礎。還有一點就是張邈也不喜歡董卓,這樣一來曹操等於做了張邈心中想做的事,所以張邈的態度是默許和支持的。

曹操就這樣,靠錢集結了人,在張邈的地盤上等待。但是人多開銷也大,估計曹操的錢並不能支撐太久,這時候張邈應該給予了飛鏟更多的幫助。張邈若不是支持曹操的,曹操不可能在陳留興起風浪。

曹操選擇陳留應該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陳留的地利位置,陳留的位置非常重要,熟讀兵書的曹操自然之道“地利”的重要性,所以選一個最有優勢的地方是基本保障。同時曹操在陳留還得了一員猛將,典韋。

曹操這時候已經有錢有地有人,就等着時機成熟就可以做一番事業了,在曹操從洛陽逃跑的這段時間,董卓又做了幾件讓天下人都爲之震撼的事情,殺死了劉辯和何太后,同時對朝中大臣恐嚇威脅,做一些非常殘忍的事情,徹底失去了民心。

曹操一看時機到了,雖然自己只有五千人馬,但是可以自立門戶了。於是在公元189年的最後一個月,曹操正式宣佈起兵討伐董卓。一代英雄曹操在經歷諸多不如意之後,終於跟隨自己的內心,準備拼搏一次。

曹操的人馬並不多,當時也沒什麼地位,但是他所舉起的“忠義”大旗卻是非常亮眼的,他是後來這些英雄裏最果斷且勇敢的,第一個站出來需要極大的勇氣。當然這也讓曹操的名聲大振,在東漢衆多英雄裏有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曹操逃出洛陽的時候在別人看來是匆忙的、落魄的,但是我覺得曹操的心裏早就有別人所不知道的打算,他的聰明怎麼可能讓自己處於窘境呢。或許董卓對他的通緝剛好給了他一個拼搏的理由,亂世之中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曹操乃真英雄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