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椎病分型中,有一種脊髓型脊椎病。脊髓受到骨性直接壓迫或因脊髓前動脈受壓而致血運障礙,在早期爲功能障礙性改變還可逆轉,如受壓時日較久,未能獲得治療,則可發生脊髓變性、軟化,甚至空洞形成,成爲難以恢復的損害。

一、

脊髓形態

長橢圓形,位於椎管內,全長約42~45cm,直徑1cm,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接,下端爲脊髓圓椎。脊髓在頸部和腰部有較膨大部分,稱爲頸膨大和腰膨大。頸膨大由C4-T1組成,最粗大部分橫徑爲前後徑的二倍。腰膨大由T12-L5組成。

二、

脊髓與脊椎骨的關係

由於脊椎骨發育較快,而脊髓發育較慢,初生兒脊髓下端可達第3腰椎,而成人的脊髓下端只達第1腰椎下緣,故成人脊髓的節段與脊椎骨的水平關係不同在個水平上。其相互關係爲:頸髓節段比相應頸椎高1,如第5頸髓平第4頸椎;上胸段脊髓比相應胸椎高2,如第5胸髓平第3胸椎;下胸段脊髓比相應胸椎高3,如第11胸髓平第8胸椎;腰髓位於第10-12胸椎部;骶尾脊髓位於胸12至第1腰椎,第2腰椎以下爲馬尾神經。

脊髓被膜

脊髓外包三層膜,自外向內以此爲硬膜、蛛網膜和軟膜,借齒狀韌帶和神經根固定於椎管內。神經根向側方延伸時,均覆有三層脊膜呈袖套狀,稱爲脊膜袖。至椎間孔處,在脊神經節的外方,硬脊膜與椎間孔的骨膜和脊神經的神經外膜融合在一起,使脊神經固定,對脊髓亦有固定作用。故牽扯脊神經時,外力不易傳到神經根,更不易傷及脊髓。對腰椎間盤突出症者做頸靜脈壓迫試驗時,因脊髓液壓力升高,脊髓袖內壓力亦隨之升高,故神經根壓力加重而出現坐骨神經痛加重的現象。

▐ 硬膜

硬膜向下達第2或第3骶椎管內成爲盲端,再向下成爲終絲,附着於尾骨的骨膜上。硬膜與骨性椎管之間爲硬膜外腔此腔內含富有脂肪組織的疏鬆結締組織並有動脈血管網及椎內靜脈叢。若椎內靜脈叢因靜脈血瘀滯而擴張時,亦可造成椎管狹窄症,硬膜前方正中與後縱韌帶緊密相連。

▐ 蛛網膜

蛛網膜很薄,與軟膜之間的間隙爲蛛網膜下腔,內充滿腦脊液。

▐ 軟膜

軟膜緊貼於脊髓表面,在脊髓兩側前後根之間,軟膜外面變厚,向側方形成隔膜。軟膜外緣分成20~22個扇狀齒狀韌帶,連同該處之蛛網膜一同附着於硬膜上對脊髓起懸吊作用。齒狀韌帶並不緊張,不影響脊髓隨脊柱的運動。

四、脊髓內部結構

▐ 脊髓表面的溝和裂

1.腹正中裂:爲脊髓腹側面正中在線的縱行裂,裂較深。將脊髓的腹側面分成左右兩個部分。

2.背正中溝:爲脊髓背側面正中在線的縱膈,將脊髓的背側面分成左右兩個部分。

3.腹外側溝:溝紋不甚明顯,左右各爲脊神經腹根出口處。

4.背外側溝:溝紋較淺,左右各一,爲脊神經背根傳入脊髓處。

5.背中間溝:此溝在胸髓中段以上,始逐漸明顯,位於背正中溝與背外側溝之間將薄束與楔束分開。

▐ 脊髓的節段

脊髓共分31個節段,每一節段有兩對神經根(前根和後根)。頸髓8個節段,胸髓12個節段,腰髓5個節段,骶髓5個節段,尾髓1~2個節段。在脊髓圓錐以下的腰骶神經根,在椎管內的方向,幾乎是垂直的,構成所謂馬尾。

▐ 脊髓內部結構包括脊髓灰質、脊髓白質和中央管三部分

1.脊髓灰質:位於脊髓的中央,包含許多神經細胞團,橫斷面呈“H”形,全長呈立柱狀體。在灰質的兩側部分,按位置分佈爲后角、前角及側角。中間連接的部分,稱爲灰質連合。

(1)前角又稱腹角,其切面較短,分爲頭及底,頭在腹側部。前角中含有較大的多極運動細胞(下運動神經元)。這些細胞又分爲四個小組,其排列規律是:在內側的主司軀幹的運動,在外側的主司四肢的運動。

①腹內側細胞羣:在前角的腹內側,司頸部與軀幹的肌肉運動。

②背內側細胞羣:在前角的背內側,該細胞羣在於胸腰段脊髓內,司軀幹的肌肉運動。

③腹外側細胞羣:在前角外側腹方,細胞羣在頸膨大及腰膨大處較發達,司肩、上臂、骨盆及股部的肌肉運動。

④背外側細胞羣:在前角外側背方,細胞羣在頸膨大及腰膨大處較發達。頸膨大處者司前臂及手的肌肉運動,腰膨大處者司小腿及足的肌肉運動。前角細胞發出神經纖維,從腹外側溝穿出,組成前根。

(2)后角:在其切面上又分爲尖、頭、頸、底四個部分,含有較小的神經細胞,主要接受脊髓神經後根傳入的神經傳導。尖:在後角的尖端部分,該部分細胞小而少,稱爲膠狀質,爲接受與傳導脊髓後根傳入的普通感覺的第二神經元(溫痛覺和部分觸覺);:在尖部的腹側,比較膨大,內含固有核,發出纖維,組成脊髓小腦腹側束;:比較狹窄的部分;:是后角的根部,其內側含有較大的細胞羣,稱爲背核(克氏柱, Clarke),自此發出纖維,組成脊髓小腦背側束。

(3)側角:在前角與后角之間,範圍較小,裏面含有多極的小型細胞。是交感神經原的所在地,司內臟器官運動、汗腺分泌、血管運動及神經營養功能。第8頸節和第1胸節的側角中有羣細胞,稱爲睫狀體脊髓中樞。從這裏發出的交感神經纖維,經過前根、頸交感神經節(下、中、上)、交感神經、頸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叢和睫狀神經節,到達眼部,支配三個平滑肌:瞳孔散大肌,司瞳孔擴大;上瞼板肌,司眼裂開大;眼眶肌,當此肌緊張到一定程度時,能使眼球向外突出排尿和排便的脊髓中樞在第345節的骶髓的前後角之間的細胞中,性中樞則位於234骶髓前後角之間的細胞中。

2.脊髓白質:是有髓鞘的神經纖維所組成。大致形成神經纖維束與脊髓平行,上下傳導。現分成後索、側索及前索敘述:

(1)後索:位於背正中溝與脊髓后角之間,略呈三角形。在胸髓中段以下僅有薄束,而在此以上則有楔束。

①薄束:在後索內側部,該束是傳導胸中段以下的深部感覺。自內向外的排列爲骶、腰、胸。

②楔束:位於後索的外側部,其纖維是傳導胸中段以上的深感覺。薄楔二束也屬外受系,傳導精細的觸覺(辨別二點距離、紋理粗細、重量、實體等。

(2)側索:位於脊髓前角與后角的外側,含有上升及下降的兩種纖維,其主要的神經束有:

①皮層脊髓側束:位於脊髓小腦背側束的內側,是對側大腦皮層運動區下降的纖維束。其末梢終止於前角細胞,司隨意肌運動的傳導。

②脊髓丘腦側束:位於脊髓小腦腹側束的內側與紅核脊髓束的腹側,爲傳導痛覺與溫度覺的纖維束。

③脊髓小腦背側束:位於側索的背外方,是傳導深部感覺至小腦的神經纖維束。

④脊髓小腦腹側束:位於側索的腹外方,亦爲傳導深部感覺至小腦的神經纖維束。

⑤紅核脊髓束:位於皮層脊髓側束的腹側,是自對側紅核下降的神經纖維,其末梢終止於前角,司調節肌肉運動的纖維。

(3) 前索:位於腹正中裂與前角之間,亦含有上升與下降的兩種神經束,其主要是

①皮層脊髓前束:位於前索的內側是同側大腦皮層運動區直接下降的纖維束。其大部分纖維將經過白質前連合而終止於對側的前角細胞;一小部分纖維終止於同側的前角細胞,司軀幹的肌肉運動。此束在胸髓以下即行消失。

②脊髓丘腦前束:位於前索的外側部分,是傳導觸覺的神經纖維束。

③前庭脊髓束:位於皮層脊髓束的外側,是自腦幹前庭神經核下降的神經纖維束。其末梢終止於前角細胞,司身體平衡的傳導。

④頂蓋脊髓束:起自中腦的頂蓋(上丘和下丘),隨即越邊下行。它的主部終於頸髓,入胸髓後纖維漸少,散在側、前基束的外方。纖維止於前角細胞間,內側部媒介視覺的反射,外側部媒介聽覺的放射。

⑤網狀脊髓束:起自腦幹網狀結構中反射。的大型細胞,纖維中繼多種的衝動,散漫下行。在脊髓中此係行於側、前束的外方,與紅核脊髓東、頂蓋脊髓束和基束的纖維相混雜。它們止於前角細胞,參與維持身體的平衡、肌肉的協調。

⑥橄欖脊髓束:起於橄欖下核,下行止於前角的灰質(多在上頸部)。此束機能尚不明瞭,應附屬小腦系統。

3.中央管:在灰質的中央爲一細長的管道,裏面含有腦脊液,上通第四腦室,下通脊髓圓錐末端的終室。在下更形縮小,形成一個盲管,管壁爲一層室管膜細胞構成。

可能你還想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