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皋蘭地區今年頻繁的降雨,引發了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但是皋蘭地區並不在多雨的南方或者沿海地區,而在乾旱少雨的西北內陸地區,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多的持續性的降水。

你如果去查最近一段時間的降雨分佈,你會發現寧夏、內蒙中西部、甘肅中部等吧北方或西北乾旱少雨的地方頻繁出現持續性的降水,爲何會出現這樣反常的天氣呢?

一個地區降水增多,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個地方自然環境的徹底改善,森林覆蓋率超過60%,一個氣候異常,我們西北地區森林覆蓋率超不過10%,很多地區連1%都達不到,所以第一條可以排除了。我和大家一起來探討第二個問題,氣候異常。

先來解釋一個名詞:拉尼娜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表現爲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着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渡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繫,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我們今年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我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進入2008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特別是颱風的強勢登陸,導致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北方或者西北地區,並與暖溼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導致降水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西北乾旱地區出現持續性的降水天氣,雖然發生了洪水、山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不過對我們這一地區的自然環境的改善確實功不可沒,伴隨着降雨的多發,草木都生長旺盛,空氣也清新了許多。

我們的西北乾旱地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的乾旱、貧瘠,其實在秦漢隋唐時期這裏有大面積的森林,氣候也是多雨溼潤,很適合農作物的種植,後來秦漢隋唐在關中地區相繼建立,經濟的發展導致人口的劇增,爲了養活更多的人,不斷的開荒種糧,並且封建王朝爲了顯示自己的強盛,和滿足統治者的奢靡享樂極其的熱衷於大興土木,修建亭臺樓閣,所以砍伐了大量的樹木。

五代十國時期,西北地區成了戰爭頻繁的戰場,植被被大面積毀壞,導致森林覆蓋率的急劇下降,自然環境發生逆轉,氣候也變的乾旱少雨,農業的發展深受其害,生產的糧食無法養活這裏的人,需要從南方調入大量的糧食,隋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地位變的無可替代,中國的經濟重心完全南移,這一地區經濟地位的完全下降,只是爲了防範北方的草原民族的南下,所以在西安或者北京等北方地區建都,這也是所謂的“天子戍邊”。

後來,封建王朝不斷建立,政治強人也不斷崛起,不過這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再也沒有回覆到以前的狀態,並且越來越惡劣。

上世紀五十年代毀林開荒、鍊鐵鍊鋼對這一地區殘存的植被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導致森林覆蓋率不到1%,直到九十年代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爲了遏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開始大面積的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特別是西北防護林的建設,提高了森林覆蓋率,這一地區的自然環境逐步改善,氣候雖然乾旱少雨,但是降雨相比以前逐漸增多。

如果要徹底的改善我們這一地區的自然環境,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讓森林覆蓋率超過60%,這樣才能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溼潤多雨優美的生存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