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湧爲江西興國人,爲參加過蘇區反圍剿及長征的紅軍老戰士,著名的瀘定橋勇士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東開展武裝抗日工作,先後任山東縱隊二支隊司令、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九縱26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三十二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廖容標被派往山東發展抗日武裝,組織領導了著名的黑鐵山起義,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後整編爲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均任司令員。

1937年7月7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藉口士兵失蹤向我北平第二十九軍發起突然襲擊,儘管29軍廣大官兵奮勇還擊,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壯烈殉國,終因寡不敵衆而後撤,平津迅速淪陷。1937年10月初,日軍已經進入山東境內,山東軍閥韓復榘在稍作抵抗後所部迅速南撤,1938年初徐州會戰結束後,山東全境淪陷。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中共山東省委積極團結各種力量,組織廣大羣衆發動武裝起義,在短短數個月時間內全省爆發了十多起武裝起義,各種抗日武裝十幾支,武裝抗日活動蓬勃發展。爲統一番號、加強戰鬥力,中共中央決定將山東各種抗日武裝整編爲八路軍山東縱隊,山東縱隊於1938年12月正式成立,張經武、王建安分別任正、副指揮,黎玉爲政治委員,參謀長王彬,全縱隊共十個支隊及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等部隊,全軍2.45萬人。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八路軍山東縱隊所轄十個支隊分別爲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二支隊及挺進支隊、隴海南進支隊,這十個支隊的司令員分別爲劉湧、馬耀南、廖榮標、高錦純、劉海濤、馬保三、王林肯、董慕仲、李貞乾及鍾輝,其中建國後授銜將軍的則有三位,分別爲劉湧、廖容標、鍾輝。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支隊由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二支隊編成,轄三個營,司令員爲劉湧,政治委員景曉村。劉湧爲江西興國人,爲參加過蘇區反圍剿及長征的紅軍老戰士,著名的瀘定橋勇士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東開展武裝抗日工作,先後任山東縱隊二支隊司令、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九縱26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三十二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等職。1955年,劉湧被授予少將軍銜。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由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四支隊編成,共轄三個團,司令員爲廖容標,政治委員林浩。廖容標是江西贛州人,1929年加入紅軍,曾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及長征,到達陝北後曾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廖容標被派往山東發展抗日武裝,組織領導了著名的黑鐵山起義,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後整編爲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均任司令員。此後,廖容標歷任山東縱隊第1旅副旅長、第4旅旅長,第4旅旅長兼泰山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第4師師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由邳縣青年救國義勇軍等部改編,轄兩個營,司令員爲鍾輝。鍾輝是江西瑞金人,曾參加蘇區反圍剿及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鍾輝組織發起了邳縣青年救國義勇軍,改編爲隴海南進支隊後仍任司令員,後赴延安學習。解放戰爭時期,鍾輝曾任熱北軍分區司令員兼蒙漢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161師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八路軍山東縱隊最初共十個支隊,十個司令員中出了三位將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