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是昌陵昌西陵,昌西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

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

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

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

回音石

面对此块条石发出声音,可以听到比原声大数十倍的回音。

回音壁

昌西陵回音壁是声学原理与建筑布局的巧妙融合,也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孤例。

孝和睿皇后宝顶前神道上的第7块条石便是回音石,面对此块条石发出声音,可以听到比原声大数十倍的回音,好似空谷传音。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中,有两处古建筑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图注:昌西陵回音壁围绕宝顶的围墙。站在回音壁的东西两侧面对墙壁低声细语,虽然东西相距76米,对方仍能听到清晰的话音,昌西陵回音壁是声学原理与建筑布局的巧妙融合,也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孤例。

宝顶位于陵寝中轴末端,内葬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宝顶高6.66米,周长35.11米。

石祭台(石五供)

泰陵

泰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居于清西陵区的中心位置,在永宁山主峰之下,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被称为“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因此,整个清西陵是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

泰陵建筑

泰陵建筑

二柱门

泰陵二柱门坐落在三座门内神道上,为柱出头冲天式牌坊,属装饰性建筑,寓意辟邪、吉祥。

泰陵明楼是整个陵寝中地势最高的建筑,重檐歇山顶,楼内竖立一统石碑。楼下方形城墙称方城,楼后半圆形土丘为“宝顶”,宝顶下安息着雍正皇帝。

泰陵明楼碑

泰陵明楼碑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世宗宪皇帝之陵”,底座采用雕有仰覆莲纹饰的须弥座,饰五彩。

泰陵的丹陛石雕工明显不比慕陵精致。

通向哑巴院的通道

图注:泰陵哑巴院即方城洞内小院,院中正对洞口的称“影壁墙”,是地宫入口的标志。

因此院位置隐蔽,不易被发现,像哑巴有口不能言,故称“哑巴院”。民间还有一说,是说当时的帝王为了防止建造陵墓的工匠们将地宫的秘密说出去,所以将他们都变成哑巴,故称为哑巴院。

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明天将继续带大家了解清西陵。

本文为再生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