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昌陵昌西陵,昌西陵是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於1851年(咸豐元年),建成於1853年(咸豐三年)。昌西陵與慕陵體制相似,於方臺上直接建圓墳,沒有方城、明樓,建築規制雖簡陋,卻有其特殊之處:

一是隆恩殿內藻井彩繪爲丹鳳展翅,獨自翱翔,其他後陵則爲3朵蓮花襯以18個金點的水浪花紋;

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玉帶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爲無欄平板橋;

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爲方形,三座門後北牆爲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牆上。圓形寶頂毫立於北弧牆前,祭臺立於三座門的中門內,而弧形圍牆產生了奇特的迴音壁、迴音石回聲現象,是中國陵寢建築中的孤品。

迴音石

面對此塊條石發出聲音,可以聽到比原聲大數十倍的迴音。

迴音壁

昌西陵迴音壁是聲學原理與建築佈局的巧妙融合,也是中國古代陵寢建築的孤例。

孝和睿皇后寶頂前神道上的第7塊條石便是迴音石,面對此塊條石發出聲音,可以聽到比原聲大數十倍的迴音,好似空谷傳音。在中國現存的古建築羣中,有兩處古建築有迴音壁和迴音石,一處是北京天壇,另一處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圖注:昌西陵迴音壁圍繞寶頂的圍牆。站在迴音壁的東西兩側面對牆壁低聲細語,雖然東西相距76米,對方仍能聽到清晰的話音,昌西陵迴音壁是聲學原理與建築佈局的巧妙融合,也是中國古代陵寢建築的孤例。

寶頂位於陵寢中軸末端,內葬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寶頂高6.66米,周長35.11米。

石祭臺(石五供)

泰陵

泰陵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居於清西陵區的中心位置,在永寧山主峯之下,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故被稱爲“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因此,整個清西陵是以泰陵爲中心,其餘各陵分佈在東西兩側。

泰陵的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

泰陵建築

泰陵建築

二柱門

泰陵二柱門坐落在三座門內神道上,爲柱出頭沖天式牌坊,屬裝飾性建築,寓意辟邪、吉祥。

泰陵明樓是整個陵寢中地勢最高的建築,重檐歇山頂,樓內豎立一統石碑。樓下方形城牆稱方城,樓後半圓形土丘爲“寶頂”,寶頂下安息着雍正皇帝。

泰陵明樓碑

泰陵明樓碑用滿、漢、蒙三種文字鐫刻着雍正皇帝的廟號和諡號“世宗憲皇帝之陵”,底座採用雕有仰覆蓮紋飾的須彌座,飾五彩。

泰陵的丹陛石雕工明顯不比慕陵精緻。

通向啞巴院的通道

圖注:泰陵啞巴院即方城洞內小院,院中正對洞口的稱“影壁牆”,是地宮入口的標誌。

因此院位置隱蔽,不易被發現,像啞巴有口不能言,故稱“啞巴院”。民間還有一說,是說當時的帝王爲了防止建造陵墓的工匠們將地宮的祕密說出去,所以將他們都變成啞巴,故稱爲啞巴院。

今天的遊覽就到這裏,明天將繼續帶大家瞭解清西陵。

本文爲再生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修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