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古代的大事,除了婚姻嫁娶此等人生大事之外,還是要注重人死之後的種種事宜。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在死後要入土爲安,作爲皇帝自然也是這樣。但是由於皇帝的特殊地位,絕對不允許被草草掩埋起來,於是爲皇帝修建陵墓便是頭等大事。

中國的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就是清王朝,而清朝的皇帝的陵墓是分爲三個大的部分,其中在山海關外有着關外三陵,而在北京附近更是有着聞名的清西陵和清東陵,這些陵墓真的就包括了所有的清朝皇帝了嗎?其實並沒有,我們的最後的皇帝溥儀就沒有成功的被葬入皇陵之中。

說起溥儀,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極爲慘的一位皇帝了,溥儀的命運從來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他還小的時候,就被立爲皇帝,但是沒過多久就成了封建帝制的殉葬品。但是出於袁世凱的承諾,退位的他依舊在皇宮中生活了十幾年,最後被逼宮流落天津。不甘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的溥儀更是前往東北,自願成爲了日軍的傀儡皇帝,只爲了滿足自己的皇帝夢。此後被蘇聯作爲戰俘押運,終於回到新中國後,成爲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在溥儀還小的時候,爲溥儀選擇陵墓的事項就被提上了日程,當初給溥儀選擇的是清西陵作爲他的陵墓,但是在溥儀1967年時因爲病症而死亡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不允許他回到清西陵的。爲此我們的周總理做出了特別的要求,將其骨灰安置在八寶山公墓中。

事情如果這樣發展下去,骨灰會一直在八寶山寄存。但是溥儀作爲皇帝的身份實在是太過耀眼,於是便產生了變故。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經濟的活躍,不少商人前來大陸投資,而一位名叫張世義的商人投資了河北的易縣地區。該地區是清朝西陵所在地,而張世義正是負責陵墓的修建。

在易縣的領導得知了這一消息後,由於本地一直有着重要的清朝西陵,於是他們對張世義提出能否將溥儀的骨灰弄到此地,來振興此地的旅遊。因爲溥儀畢竟是清朝的皇帝,而西陵一直清朝皇帝的陵墓,出於此等考慮,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在清西陵附近也是可以的。張世義得知這一想法後很是高興,於是親自前往溥儀的遺孀處拜訪,並且表示願意將陵墓的名字定爲華龍皇家陵墓,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李淑賢表示同意。

相信溥儀也不敢想自己有一天會被當作形象大使,成爲陵墓的代言人。雖然被稱爲皇家陵墓,但是溥儀所在的陵墓和清朝西陵有着極大的不同,這兩百米的短短距離也註定着溥儀不能被葬入自己期望已久的祖先陵墓中。同時溥儀的婉容皇后的衣冠冢也在此地建成,更是有一衆大家的陵墓選擇了這裏,比如人人稱讚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以及著名的作曲家張魯先生等知名人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