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中国区总裁郑力:尊重商业规则 勇于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说不

集微网1月9日报道(记者 张轶群)“我们认为对于恶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任何公司都应该勇于说不,并适时借助司法手段消除伤害和干扰,维护自己应有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和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日前,恩智浦半导体中国区总裁郑力在接受集微网独家采访中,证实了恩智浦对前员工设立的上海励驰、南京芯驰提起诉讼的消息。

郑力说,“人才短缺之下,个人的创业揽资不能成为违反商业道德和规则的挡箭牌,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由于这一案件目前已经进入司法审理过程中,他也同时表示不便做更多评论。

近几年,集成电路产业的风口效应正在推动创业和投资浪潮的风起云涌。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产业,如何维护健康合规的产业发展环境,如何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尊重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是摆在行业、企业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创业人和投资人需要重视和警醒的问题。

其实,此前行业有识之士已多次建言半导体行业投资热背后亟需理性思考。集微网创始人、业内专家老杳曾表示,半导体产业2018年的的野蛮生长的确为为很多公司营造了更自由的创业环境,意味着发展没有限制;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并不利于产业发展。在没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资本的介入可能会导致重复投资,引起低端产品或技术的产能过剩,会重复投资。当前集中全力发展关键芯片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务之急。

半导体创业鱼龙混杂 投资人责任大需甄别

去年12月,记者就听到传闻说恩智浦前员工工张强不顾劳务合同的竞业禁止协议,在任职期间就私自在外创立同类业务公司,离职后还不断恶意挖角原技术团队骨干人员加入自己的公司。无奈之下,恩智浦将前员工张强及其创办的两家公司: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芯驰”)、上海励驰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励驰”)告上法庭。随后,此消息引发了大量行业关注。

张强曾任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汽车电子资深销售总监,负责部分中国本地及国际汽车电子客户的销售服务的张强,是于2018年3月份从恩智浦离职的。而工商注册资料显示,由张强担任法人的上海励驰在2018年4月16日就已经正式成立。南京芯驰官网显示它是专注于汽车ADAS 和自动驾驶半导体的初创公司,上海励驰是南京芯驰100%控股的子公司。也就是说,恩智浦指控张强在离职之前就已经着手准备创办与恩智浦经营业务相同的新公司的内容基本属实。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热门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一直很高,反挖人防范也不断升级。为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很多企业也都会与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的劳动者约定其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为避免遭遇商业秘密诉讼、保护前期投资,投资机构一般都会在投入技术项目前做足尽职调查。一方面要对项目的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对标状况进行分析,确保整个项目合法聘用竞争企业的离职人员,保证自身技术的合法来源;另一方面还要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其他企业的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信息。因为,一旦聘任了身负竞业限制的半导体人才,在很长时间里将随时面临被诉风险,新企业的未来发展将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集微网记者,在国外如果存在IP方面的争议,相关的半导体创业项目根本融不到钱。“投资方寻求的往往是最快速的回报,但这种乱象可能会导致今后没有人去创新。因此,尊重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必须要看清真正的投资价值是什么。”该人士指出。

创新创业应支持鼓励 但要尊重契约精神

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本是正常的现象,员工离职创业也是在目前国家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值得鼓励的市场行为,是经济活力的一种体现。

但关键问题是,这个过程中要遵守竞业协议,、保守商业机密,、尊重知识产权,、遵守职业操守等基本原则。如果公司花费精力培养的人才,带走核心技术去创立新公司,反过来打价格战,那无论是对原公司还是产业都是极大的伤害,体现的是对于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不尊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漠。

而据集微网了解,被起诉的上海励驰张强创办的公司不仅以提供端到端的产品方式直接同恩智浦形成竞争,而且还以较低的价格找到恩智浦的客户寻求合作。

而这样的行为已经为越来越重视IP的企业客户所“不齿”,很多企业对集微网表示即便有的产品再便宜,也不会与无视行业准则的企业合作。

“这是一个商业道德的问题。如果这能够上升为整个行业的普遍意识,那就不会给这些乱象提供滋生之地。”郑力表态说。

据集微网记者了解,对于员工离职创业,如果能够对公司现有业务补充,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员工个人能力,恩智浦一般都会支持,也鼓励这样的创业行为。此前也曾有员工以及高管离职创业,得到外面投资机构的青睐,在物联网行业跟BAT做生态链上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恩智浦都提供了在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提供的支持。

维护健康产业环境 加大培养本地半导体人才

在集微网的采访中,恩智浦中国区总裁郑力不断强调的是半导体行业健康发展需要长远眼光。特别是面向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和5G时代,只有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对基础技术进行潜心研究,并遵循扎实的人才培养规范,坚持健康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才是最难能可贵也最具重要意义,才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据郑力介绍,中国一直以来是恩智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近年一度为其贡献了年度营业收入的四成左右(2017年恩智浦的营收为92.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大市场。目前,恩智浦在大中华区有超过7000名员工。

郑力介绍,在持续深入的本土化发展中,恩智浦始终坚持将自身业务优势与中国产业创新、学术研究资源相结合,共同探索前沿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比如,2017年,恩智浦就与天津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2018年12月,恩智浦又与苏州大学签约合作签约,共同探索AIoT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入2019年,恩智浦又联合百度云及深圳大学在深圳大学建立“深圳大学-恩智浦-百度云工业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基于商业道德,、契约精神的互相扶持、联合创新,来维护和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半导体企业和产业应该有的情怀。”郑力最后总结说。(校对 艾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