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熙生物、光峯科技、天準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5家公司回覆科創板受理以來的第二次問詢。5月20日,寶蘭德發佈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審覈問詢函之回覆報告。

無形資產、對賭協議、用詞不夠淺白.科創板問詢企業的各色問題

截止5月21日,已經受理110家的科創板企業問詢有了新進展。其中,微芯生物是首家第三次回覆上交所問詢的企業;華熙生物、光峯科技、天準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5家公司回覆科創板受理以來的第二次問詢;函寶蘭德、國盾量子則回覆上交所首次問詢函。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披露第二輪問答中,微芯生物、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安集科技、瀚川智能5家企業,分別被提問14個、18個、13個、11個、13個問題,平均每家企業被詢問13.8個問題。有評論認爲,科創板二輪的問詢“畫風”堪稱犀利,更加突出重大性、更加聚焦關鍵問題、更加註重揭示風險。

上交所表示,在此前問詢回覆過程中,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值得關注,比如回覆避重就輕、答非所問,沒有針對性回應所提問題的關鍵點,甚至遺漏問題;有的回覆刻意避短、誇大其詞,回覆內容依據和理由不充分,客觀性和準確性存疑;有的回覆篇幅冗長、拖泥帶水,一些關鍵內容淹沒其中,不夠突出醒目;還有的修改後的招股說明書該刪除的沒刪除,該精簡的沒精簡,甚至將問詢中僅需發行人說明和中介機構覈查事項回覆的內容,不加區分地放到招股說明書中。

上交所也表示,如果問詢企業回覆仍然不到位,上交所將刨根問底地追問下去,要求發行人進一步說明或者充分披露,要求中介機構進一步覈實。


無形資產、對賭協議、用詞不夠淺白.科創板問詢企業的各色問題

微芯生物:首家被三次問詢企業,實控人問題被問三次

5月20日晚間,微芯生物成爲首家披露第三輪審覈問詢函與回覆的科創板受理企業。

微芯生物成立於2001年3月,主要產品均爲自主研究發現與開發的新分子實體且作用機制新穎的原創新藥,包括已正式上市銷售的西達本胺、已完成III期臨牀試驗的西格列他鈉等。3月27日,微芯生物成爲第二批獲科創板受理企業,預計融資8.04億,擬投向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項目、創新藥生產基地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創新藥研發項目等。

在首輪問詢中,微芯生物共被問及41個問題,涵蓋公司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公司核心技術;公司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其他事項等。此前,5月14日,首份第二輪“問答”29家企業名單出爐,微芯生物率先提交了對於上交所第二輪問詢的回覆,雖然問題僅14個,但微芯生物的回覆逾10萬字。

在第三輪問詢中,上交所問題明顯少了很多。不過,微芯生物被上交所繼續被追問實際控制人認定相關問題、風險因素、其他信息披露問題等三大事宜。

具體而言,上交所問及的第一個問題是有關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最近兩年海粵門、海德睿博、海德康成的重大事項決策情況、上述三個平臺及其派駐董事參與微芯生物的經營決策情況與表決過程、以及上述三個平臺確定派駐董事的決策過程與支持依據等,進一步說明XIANPING LU是否能控制海粵門、海德睿博、海德康成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表決權。

另外,微芯生物再次被上交所要求,就招股說明書及問詢回覆中註釋未說明的英文縮寫如 CMR 國際研究中心等,儘量使用中文名稱替代,如無準確的中文名稱,請使用淺白語言進行簡要解釋,以便於投資者理解。此外,對招股說明書披露內容進行整理和精煉,刪除相關冗餘信息,突出與投資者投資決策相關的重要信息。

值得一提的,微芯生物背靠清華、深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公司第一大股東爲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11.92%,企查查數據顯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是博奧生物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爲69.32%。

寶蘭德:變更銷售模式,與中國移動合作業務惹關注

5月20日,寶蘭德發佈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審覈問詢函之回覆報告。報告顯示,上交所共對寶蘭德提出32個問題,涉及股權結構、董監高基本情況、核心技術、業務、財務分析與管理層討論、風險揭示以及其他事項六個方面。

據瞭解,寶蘭德成立於2008年,其是一家專注於企業級基礎軟件及智能運維產品研發、推廣並提供專業化運維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爲客戶核心信息系統提供包括應用運行支持、分佈式計算、網絡通信、數據傳輸及交換、應用調度、監控和運維管理等一系列基礎軟件平臺及技術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寶蘭德向證監會提交了申報稿,擬申請創業板上市。2017年,寶蘭德未通過發審委審覈,IPO被否。在寶蘭德首次IPO被否時,發審委直接點明,與其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寶蘭德並沒有在某項技術上特別優於競爭對手。此外,當時寶蘭德就被重點關注了其代理銷售的相關問題。

根據報道,此次申報科創板寶蘭德首次提交的申報稿中,其銷售模式爲直銷和代銷,其中2014年-2016年代銷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爲3002.65萬元、4423.6萬元、3691.35萬元,分別佔當期總銷售金額的72.16%、75.34%。寶蘭德後將原先的銷售模式進行變更爲直銷和經銷,其中2016年-2018年經銷產生銷售收入分別爲3639.85萬元、1047.4萬元、755.23萬元,佔當期總銷售金額的45.43%、12.09%、6.17%。

而寶蘭德之所以能提高業績主要依靠的是中國移動。在此次問詢中,關於公司自2009年起與中國移動合作的情況,公司問詢函回覆:


無形資產、對賭協議、用詞不夠淺白.科創板問詢企業的各色問題


寶蘭德稱,報告期內,中國移動對寶蘭德直接採購的佔比逐步加大。2016-2018年,公司對中國移動的直接採購佔比由55.09%上升到97.10%。一方面是中國移動爲減少流程環節,加強對採購系統管理,自身加大了對原廠廠商直接採購比重;另一方面,寶蘭德公司規模逐步增長,銷售團隊更加成熟,產品和服務質量逐步獲得中國移動認可,獲得更多合作機會。

華熙生物:解釋無形資產、對賭協議等問題

華熙生物是一家以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爲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透明質酸(簡稱HA,又名玻璃酸/玻尿酸)。2018年,該公司營收爲12.63億元,淨利潤爲4.24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4.19%。

第二輪問詢,上交所提了16個問題,主要關注了華熙生物無形資產構成項目內容、與江南大學若干項專利的授權、針對Revitacare薪酬獎勵依據、報告期內經銷商的增減變動情況、主營業務收入按產品構成中的“其他”的具體內容、應收賬款的賬齡情況、逾期情況等。

上交所要求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請披露江南大學若干項專利的授權的計價依據、計入無形資產的合理性及相關會計覈算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在回覆中,華熙生物只表示獲得了江南大學的獨佔使用授權,但並沒有表明該授權是否又地域限制,是否可以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5月7日,華熙生物回覆上交所第一輪問詢函。上交所曾對公司提出股權結構、核心技術、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風險提示、其他事項等七大項,合計49個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曾要求華熙生物說明歷史沿革中是否存在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其他股東的對賭協議,如存在,請說明對賭協議的內容及執行情況,是否存在觸發對賭協議生效的情形,對賭各方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

此外,華熙生物還被要求披露是否存在發行人通過經銷商模式實現的銷售毛利率和其他銷售模式實現的毛利率的差異較大、給予經銷商的信用政策顯著寬鬆於其他銷售方式、對經銷商的應收賬款顯著增大、海外經銷商毛利率與國內經銷商毛利率差異較大等情形。

瀾起科技:曾遭納斯達克退市,二次問詢50頁回覆首輪未答事項

瀾起科技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供應商。公司專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以芯片爲基礎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產品包括數字機頂盒、數字電視機等。主要產品有Montage WiMusic、OmniConfig和瀾起科技Montage等。

4月1日,瀾起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4月12日,該公司進入“已問詢”階段。 5月20日,瀾起科技回覆上交所科創板二次問詢。上交所要求,瀾起科技、保薦機構及相關證券服務機構對首輪問詢回覆中未明確答覆的問題予以答覆,並說明首輪未答覆的理由。

其中涉及到公司改制、歷次股權轉讓時各股東繳納所得稅的情況;對於申報前一年內發行人通過增資或股權轉讓引入的新股東,補充披露相關股東的股權結構及實際控制人的情況;成都瀾至、上海瀾至、瀾至半導體穿透後直接和間接股東與直接或間接股東的重疊情況,報告期內與存在人員、技術、業務或資金往來的具體情況;對津逮®服務器平臺業務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DDR5推出可能給帶來的影響等作重大事項提示;以及提供全體股東關於確認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效力的書面意見等。

對此,瀾起科技二次問詢回覆函回了164頁。瀾起科技回覆稱,自2017年7月出售消費電子芯片業務相關資產後,僅有聯華電子和矽品科技兩家重疊的供應商,自2017年8月至12月及2018年,公司向其採購佔公司採購總額的比例合計分別爲3.13%及2.36%,佔比較小,其定價系市場價格。公司及成都瀾至等主體同上述重疊客戶與供應商均獨立合作,由於雙方產品在技術工藝上具有明顯差異,其銷售與採購均可嚴格劃分,並根據市場化定價,不存在代墊成本費用的情形,且相關銷售採購佔比較小,對公司經營不構成重大影響。

根據媒體報道,瀾起科技曾經登陸納斯達克,後遭機構做空,更在美股涉訴。2013年9月26日,瀾起科技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但2014年2月,做空機構Gravity Research Group發佈報告稱,瀾起科技最大的一家經銷商是空殼公司,主要目的是爲了僞造公司財務業績,屬於關聯交易,且沒有披露相關信息。

遭做空後,瀾起科技被海外投資者集體訴訟。2014年,因遲交2013年度、2014季度報告,瀾起科技兩次收到納斯達克摘牌警告。2014年10月,瀾起科技被啓動摘牌程序;11月,私有化收購完成,瀾起科技從納斯達克退市。

寫到最後

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審覈問詢,是在科創板試行註冊制改革的“靈魂”。在科創板籌備運行過程中,交易所層面也十分注重信息公開工作,從系統上線、工作流程、上市審覈委員會成立等各個環節,都保持開放態度,及時向市場公開信息。除了上述幾家企業,目前還有多家受理企業因各種問題未對上交所問詢給出回覆。而從結果來看,有的回覆仍然不合要求。

另據相關人士透露,對於部分不需要繼續問詢的申報企業,監管部門將按照規則和程序進入召開審覈會議形成初步審覈意見、科創板上市委審議、證監會註冊等後續環節。而按照目前審覈進度,預計第一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或將在今年7月中上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