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嫦娥一號”獲取的數據,中國科學家首次精確地測出了月球最高點和最低點,並發現月球比地球更圓。 其形狀扁率爲1/963.7256,相較於扁率爲1/298.257的地球,月球要更接近圓。

  形狀扁率指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橢圓體形狀的扁(bian)率。扁率越小圓度越大。就地球而言,地球的形狀扁率以赤道半徑(長半軸a)和極半徑(短半軸b)的差與赤道半徑之比值即f=(a-b)/a表示。地球扁率是描述地球形狀的主要參數之一。根據1971年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協會的決議,採用a=6,378,160米,b=6,356,755米,f=1/298.250。

  此次嫦娥一號測得的月球數據顯示,月球平均半徑、赤道平均半徑和極區半徑分別爲1737013米、1737646米(長半軸a)和1735843米(短半軸b),從而得到月球的形狀扁率(f)爲1/963.7256。

  從數字比較來看,地球扁率要大於月球扁率,也就是說地球比月球更扁,那麼自然月球比地球更圓了。同時,由於月球的扁率很小,實際上就是它的赤道半徑和極區半徑非常接近,所以它更接近一個正圓。 月球扁率和地球扁率會對衛星和航天器產生一定影響。

  地球及其它行星、衛星爲什麼是圓形的呢?原因在於天體的萬有引力。行星和衛星這樣的有固體表面的星體能否成爲球形,主要取決於其質量。星球質量越大時,其產生的萬有引力越大,構成固體地殼的岩石所承受的壓力也越大,當壓力大到臨界值,岩石晶體解體,地殼將會像流體一樣變形,這個臨界狀態叫做流體靜力學平衡狀態。此時,星體上的山將被自己壓垮,高度降低。流體在重力下,必然會流到勢能最低點,一個大天體的引力必然迫使其物質自身壓縮成一個球體。計算表明,直徑大於250英里的任何天體都必定是球形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