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任长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

前天,工作室有一个年轻人跟我提出要离开,他从实习到毕业,在工作室的时间不足一年,参与了几个片子的外围工作。他离开的原因是,在这里的工作量不够,无法养活自己,他想找新的工作。其实,向我提出离开的时候,他手里正做着一部片子。片子很简单,我要求他独立拍摄剪辑,三个月的时间,片子拍完了,但是并不精彩。我给了很多修改建议,他领会的很好,也改了,但是不完美。后来他开始问我这个工作什么时候能完?甲方审了吗?要怎么改?但是,我觉得他只想快点儿完成工作。于是,我跟他表明:片子不需要你修改了,我也不再教你了。

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很快,他找到了一家做视频的公司。去了几次,他跟我说,那里的人根本不懂片子,他希望我继续给他建议,希望又能拍有意思的片子,又能养活自己。

面对这个无可厚非的希望,我的回答是:我没有任何建议。

他迅速从工作室的群里退了出去,着急地连一个正式的告别都没有。

事儿讲述完了,我的目的不是批评这个焦虑的年轻人,我只是想给有类似想法的人三个合理化建议,仅供参考。

01、正确的认识自己

即便你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你拍过作业,相较其他学科有些优势,你上手快,这也不意味着,你就会了。刚毕业,可能连学生和工作的区别都没有认知清楚。

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先做满一年,懂得什么是任务?什么是要求?什么是完成?什么是圆满完成?周围谁是你可以寻求帮助的人?谁是你需要模仿的人?谁不是你的榜样?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想怎么做?他们怎么做?学习以上这些,不妨到电视台里找个栏目试试看。

02、找到好师傅是捷径

纪录片工作,对一个导演的三观要求很高。我的建议是,通过看片子,找到你想追随的人。片子是人格的外化,一部真善美的片子后面的导演不会太坏;一个假大空的片子后面的导演不会太好。做好初步的判断,找到一个品德好、手艺好的师傅,事半功倍。

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但是,前三年,不要过于功利化。当然前提是,你能温饱,要是温饱都成问题,家里人也需要你养活,那你应该先干些其他工作解决温饱,再回归这个专业。我的意思不是说做纪录片不能解决温饱,而是入门难、收益慢。

03、如果没找到捷径,就要靠自学。

比如你喜欢艺术纪录片,踏破铁鞋也要找到各种片子反复看。想办法参加节展,做片花、提案,哪里有讲座就去哪里听,哪里有作者就去哪里请教。如果,你觉得艺术纪录片门槛高,你就看商业纪录片。

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把BBC的片子全部扒下来转成MOV,在线上全部剪开,分析声音、画面、解说。20部片子分析到倒背如流,我不相信你不会做片子。

任长箴专栏丨毕业了想做纪录片,你该怎么办?

做纪录片这个事情,多少和名利沾边儿。刚毕业你也许会说,不是为名利,是从内心真正热爱做片子。那就别急,按照我说的慢慢来,有时候越急,越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