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黄帝是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共同祖先。可谁知在中国文明西来说盛行的近代,西方学者曾提出黄帝其实出生于古巴比伦,后来才率族迁至中国,中国人其实是古巴比伦人的后裔

最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当时知名的学者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等人竟然都鼎力支持,纷纷发表文章论证其正确性。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了解清楚还得要回到近代。当时维新派变法失败流亡日本,维新派与在日本的革命派知识分子在日本接触到了欧洲学者拉库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的学说。拉库伯里认为,“黄帝”其实是两河流域的一位君主尼科黄特(Nakhunte)。

后来尼科黄特(Nakhunte)率领巴克部落,从迦勒底亚(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出发,向东方迁徙,翻越昆仑山,来到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一代,从此定居并开疆拓土,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并且称“黄帝”是尼克黄特的谐音,“百姓”是巴克的谐音。

当时章太炎在日本接触到拉库伯里的学说简直如获至宝。一是找到了满清没有统治中国的合法性的证据,因为清朝满人不承认是黄帝的后裔,既然华夏文明来自西方,自然和满清再无关系。二来,中国文明来自西方和白人同属一脉,理应列入先进一等。

最后章太炎还发表文章积极论证。称古巴比伦为“宗国”,也就是最早发迹地。章太炎进而又作考证,与黄帝并称的炎帝是古巴比伦时期阿卡德王朝的开国之君“萨尔贡一世”。中国黄河边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突然一下成了老外血统。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观点简直是数典忘祖。霎时间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宋教仁、梁启超、刘师培等当时中国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则非常认同章太炎的观点。梁启超在《论中国之将强》中,便公然写下种族歧视的观点承认华夏文明来自西方:“彼夫印度之不留,限于种也,凡黑色,红色,棕色之种人,其血管中之微生物与其脑之角度,皆视白人相去悬绝,惟黄与白殆不甚远。”意思就是中国人和白人相近,跟印度人、东南亚人以及黑人根本不是一类!

当时中国为列强所欺,国弱民穷,整个中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卑感。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通过改变历史来增强民族自信。华夏文明来自巴比伦,中国血统和白人相近无疑满足了当时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当时的西方的考古学家在中过发现了很多与西方类似的陶器和青铜器,这更加验证了西来说的正确性。因此在国家层面,都间接承认了西来说,甚至被写进了当时的教科书。

后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西来说完全经不起推敲。黄帝生于巴比伦更是无稽之谈。这段历史也慢慢被遗忘了,如今又看来,在震惊的同时不得不多几分感叹啊。

宝贝,你们好吗:梁启超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 ¥30.2 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