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4月開始,由廣東省文明辦、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州市文明辦任指導單位,新快報聯合ZAKER在廣州掀起了一場“領讀中國·書香嶺南”的全民閱讀盛宴。牧言去年擔任了“未來領讀者”大賽的評委,他特別贊同“未來領讀者”的比賽形式——選手需要在舞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技巧爲感情與內容服務 在舞臺上需要隨心而動技巧爲感情與內容服務 在舞臺上需要隨心而動

■全民悅讀全國朗誦大使、廣東省“最美閱讀聲音”獎獲得者牧言

“未來領讀者”全民閱讀大賽海選報名即將結束,大賽評委分享閱讀故事和朗誦心得

從4月開始,由廣東省文明辦、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州市文明辦任指導單位,新快報聯合ZAKER在廣州掀起了一場“領讀中國·書香嶺南”的全民閱讀盛宴。作爲該活動的重磅賽事“未來領讀者”全民閱讀大賽,自4月30日正式啓動海選報名以來,就掀起了一股閱讀熱潮。

5月23日,“未來領讀者”全民閱讀大賽海選報名將截止,隨後舉行城市決賽。在即將開鑼的比賽中,大咖評委們着重關注選手在舞臺上哪些方面的表現?選手們該如何巧妙得分?新快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本次比賽的兩位評委,他們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心得,爲選手參賽支招。“技巧是爲感情與內容服務的,在舞臺上需要隨心而動。”一位評委如是說。

朗讀需要忘我投入 做到人書合一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省文化學會會長周建平博士——

周建平專攻中外文藝體制和文化產業研究等領域,每年都受邀前往全國各地,爲廣大宣傳文化幹部、文藝和媒體工作者、高校相關專業開展高端文化專題演講。他的講座把理論變爲故事、用故事承載思想、以思想激發情懷,圖文並茂、案例詳實、睿智風趣,從戰略層面、學術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鞭辟入裏的分析,深受聽衆好評。作爲本次“未來領讀者”大賽的評委之一,他爲選手準備了貼心的建議:朗讀需要忘我投入,做到人書合一。

高中曾溜進圖書館偷書看

談及閱讀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周建平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兩件趣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念高中的周建平和他的同學入住一個由老舊圖書館展覽廳改建而成的宿舍。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經常溜進圖書館內偷書看。“在兩年內,我們如飢似渴地閱讀了大量經典。當老師發現我們偷書看時居然沒有懲罰我們,甚至流露出驚喜。”周建平說,這段經歷令他受益匪淺,閱讀爲人生事業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母校80年校慶的時候,他應邀回學校演講時還特意分享了這段趣事。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73年,那一年周建平高中畢業。一位老師送給他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並對他說:“你下到農村,一定不要忘了學習,將來文化知識總是有用的。”周建平在農村時,做完了叢書裏的習題。恢復高考後,他考上了中山大學本科,這位老師則成了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周建平說:“一次不經意的贈書,深刻地改變了我的人生。”

讀書要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周建平表示,讀書需要泛讀和精讀相結合。現在,他每週去廣州購書中心兩三次,瞭解最新的資訊和動態。他認識這種閱讀是瀏覽,不需要精讀,而是雜讀。

精讀主要是閱讀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圖書。“我專攻的專業是文藝管理與文藝政策。研究文藝管理時,我需要閱讀很多中外關於文化的理論,瞭解各國文化歷史的流變。”周建平說,精讀還需要有所側重,“我對藝術史、文明史、文化史論是反覆閱讀甚至記誦”。

他表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以歷史知識爲支撐,閱讀歷史類書籍可以獲取有根底的考據、論據,在闡述自我觀點時便可以引經據典。

歷史類書籍浩如煙海,版本衆多,該如何挑選呢?周建平特別推崇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章太炎的《國學概論》和馮天瑜所著的《中國文化史綱》等。他認爲,這批近代學人寫的書很薄,但非常精到,很有思想、見解,也很容易記。

朗誦要選擇高品質的作品

作爲“未來領讀者”大賽的評委,周建平對選手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選手選擇的朗誦作品要有旋律和節奏感,文藝品質要高,朗誦起來才能韻味十足,充滿情緒流動;其次,朗誦作品還應契合選手本身的性格氣質,否則選手很難融入到作品中;再者,在舞臺上不要爲演而演,需要忘我投入,做到人書合一。

“央視播出一位70歲老人家朗誦余光中的《鄉愁》,似乎絮絮叨叨,平淡無奇,但目光如炬,神情專注,感人至甚;另一位年輕選手的朗誦則帶有朗誦腔和表演腔。他們都收穫了掌聲,到底誰朗誦得好呢?”周建平解釋,顯然是老人家的朗誦更能打動人,真正的朗誦是引而不發,融入生命體驗、人生經歷與思想感情,是娓娓道來,而不是故作姿態拉高腔調。

此外,他強調,朗誦是建立在對作品的理解基礎上,作品的思想內容永遠放在首位。“內容一旦真正擁有,文采、韻律和神韻就有了,自然能打動人”。

倡導迴歸傳統閱讀 領略文化傳承

全民悅讀全國朗誦大使、廣東省“最美閱讀聲音”獎獲得者牧言——

“刻舟求劍、孔融讓梨等成語故事家喻戶曉,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牧言回憶稱,小時候他的奶奶、母親和老師經常會講一些寓意豐富的成語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他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他也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願意朗讀故事與同學分享。 牧言倡導迴歸傳統閱讀,領略文化的傳承。

在當前碎片化的閱讀時代,閱讀的時間被切得非常細碎。牧言坦言,比起傳統閱讀,手機閱讀獲取信息更爲方便快捷,而且獲取的信息量更大,這引起了他的反思。“碎片化閱讀對孩子構建一個成熟的思考體系是不利的,我們需要倡導迴歸傳統閱讀,拿起書本品讀字裏行間的精神,領略文化的傳承。”他建議,讀者要結合自身的閱讀需求,運用傳統閱讀與新媒體閱讀兩種閱讀方式,在保持對信息的敏感度同時,有選擇地深度閱讀,從中汲取精神營養。

牧言去年擔任了“未來領讀者”大賽的評委,他特別贊同“未來領讀者”的比賽形式——選手需要在舞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分享是對讀過書籍的一個總結與整理,背後是思維模式建立的過程,分享也能起到領讀的效果。”牧言表示,作爲評委,他首先會看選手所誦書籍或文章的立意是否較高;其次是語言組織能力強不強,能否做到言簡意賅;第三是迴歸閱讀本身,能否與讀者產生共鳴。

他認爲,選手對自己所誦書籍有所感悟,有所昇華,這樣的朗誦纔是優秀的。他舉例,去年大賽中有一個小選手朗讀了一個與奶奶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他感受到尊老愛幼的美德傳承,令他印象深刻。他建議即將參賽的選手,不要太看重朗讀技巧,而是要回歸到朗讀本身。

“技巧是爲感情與內容服務的,不要盲目使力,選手要把朗誦的書籍讀懂讀透,把從閱讀中收穫的東西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牧言說,“由心而說,呈現出來的東西和刻意爲之的是不一樣的,舞臺上需要隨心而動。如果不知道怎麼動,那麼寧可不要動。”

“領讀中國·書香嶺南”

指導單位與合作伙伴

●指導單位

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合作單位

廣東省文化學會

華南理工大學

●協辦單位

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人民出版社

全民悅讀廣東閱讀分會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

●支持單位

廣州購書中心

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戰略合作

泰康人壽廣東分公司

●特別合作

碧桂園集團廣清區域

●項目合作

廣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

●活動合作

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廣州必勝客

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林牧 陳紅豔 ■專題採寫:新快報記者 黃聞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