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贵州高院”关注我们~

来源:关岭县法院

近年来,关岭法院始终坚持人民法庭“三个面向”和“两便”原则,践行“公正、廉洁、为民”人民法庭庭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断桥人民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 “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荣获“全市优秀人民法庭”称号。

把“脱贫攻坚巡回法庭”挺进法治扶贫最前沿

关岭法院设立了“脱贫攻坚巡回法庭”,重点对辖区涉及恶意分户、虚假离婚、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和虐待遗弃老幼等争当贫困户、骗取脱贫项目、资金的纠纷开展巡回审理,把庭审现场送到贫困户身边,把纠纷化解放在田间地头,审理遗弃老人在危旧房屋、不尽赡养义务等案件126件。

把便民利民贯彻到司法服务最前沿

关岭法院断桥人民法庭辖区在外打工的群众占到了70%,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诉讼成本,快速调处纠纷,关岭法院人民法庭积极创新便民审判方法,采取“微调解”“微审判”开展QQ、微信调解,视频开庭等审理案件20余件,让群众少跑路,赢得了群众好评。

为服务全域旅游,在黄金周和节假日,断桥法庭将巡回法庭搬进辖区黄果树风景名胜景区的美食一条街白水镇,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诉讼服务,两年来共处理和调解有关纠纷12起,发放法治宣传材料800余份。

把调解用在化解矛盾纠纷最前沿

少数民族群众大都认为“打官司、当被告”,是不光彩的事情,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案结事好。断桥“女子法庭”总结出了“庭前—庭中—庭后调解三步法”,庭前,邀请寨老、当事人亲属和少数民族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庭审中,找到矛盾纠纷症结,针对性开展调解,消除误解,平息怨怼;庭后,采取与当事人“拉家常”、案后“一次回访”方式,修复双方关系。每年的调撤率达90%、巡回审理率达35%,今年上半年断桥人民法庭调撤率达91.87%。

把“法官工作室”延伸到纠纷多元化解最前沿

关岭法院三个人民法庭的辖区每个镇都设置2名人民陪审员,都聘请了1名便民诉讼联络员,在每个镇还都专门设有人

民法庭巡回审理点。利用以上人员熟悉、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特点参与纠纷调处。结合乡村整治,断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多发的断桥镇大理村、坡贡镇坡头村、白水镇打翁村三个村委挂牌成立了“法官工作室”,开展巡回审判、指导人民调解,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村寨和农户家中,公布法官联络电话,法庭定期值班,切实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织密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网络。

把“柔性司法”融入到联系群众最前沿

关岭法院“女子法庭”充分发挥女干警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的忍耐力和亲和力优势, 3名80后党员女干警,不怕基层生活条件艰苦,主动要求到法庭工作,走乡串寨、进村入户调处矛盾纠纷。《人民法院报》、贵州电视台等媒体以“三名女法官守护一片天”为题,对关岭法院断

桥人民法庭“女子法庭”柔性司法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报道。当地群众都说:“断桥人民法庭的法官在办案的时候,有时候像个呛口的小辣椒,直言不讳,不怒自威,但总能让人倍感亲切,就像我们断桥镇上的‘小辣椒’”!

把党建工作推进到法庭工作最前沿

断桥人民法庭三个女干警均是共产党员,院机关党总支专门成立了断桥人民法庭党支部,“亮出身份,争当先锋”,每个女干警就是一面旗帜,审判工作开展到哪里,就把党建工作延伸

到哪里,记录好法庭工作日志,巡回审理日记,讲好党课,断桥人民法庭三人都分别担任了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期轮流上法治课,讲解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赠送爱心书包等,与法庭辖区的三名贫困女学生长期结成帮扶对子,其中两人考上了县思源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