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备受重视却困难重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日趋不足,每万名农业人口仅有6名农业科技人员,受限于资金投入和农业环境,这种状况仍将持续。在深圳,我们看到了农技服务缺失这个顽疾被治愈的可能,天天学农想用他们的解决方案让每个农民都能上得起“大学”。

建平台纳名师做内容,“农民大学”如何建成

2017年11月,天天学农的APP正式上线,国内首个互联网农技学习平台正式诞生。加上公司成立初期上线的官网、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天天学农的课程平台矩阵正式成型。

这只是天天学农构建“农民大学”的第一步,用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的话说,是“相当于建好了教室”。

在建教室的同时,天天学农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农技专家。专家团队的建设由天天学农的商务总监赵岩带队负责,根据课程计划,寻找柑橘类的专家最为紧迫,赵岩带领团队先后在广西、江西、湖北等柑橘重点省份密集拜访多位专家。2017年底,天天学农的专家池就已经突破了200人,背景涉及顶级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农技站、科研所工作人员或者是一线种植达人。

“天天学农的专家资源一部分是来源于天天学农的孵化母体大丰收,同时,我们也与高校、科研所、核心种植区域的行业协会达成了专家授课协议,还有就是拜访知名的种植达人,此外,通过专家关系链,我们逐步将专家池的人数扩大到接近300人。”赵岩表示,“很多专家在了解我们之后,都觉得我们这个平台非常好,既可以把他们的知识盈余共享出来,也可以帮助很多农民提升农技。”

有了庞大的专家池,为了更好的保证课程质量,天天学农还建立了一套专家评级制度,根据专家的综合能力评定等级、专项领域适用值,并且邀请专家进行实战试讲,判断是否合适,最后与高水平的专家独家签约。这个评级制度是个再筛选的过程,一是筛选名师,二是精炼内容。

卢文彝,这个有着“广西柑橘行业协会特聘专家”、“ 20年沃柑种植经验”和“ 广西农技服务公司技术总监”等多重身份的讲师临近傍晚才出了天天学农的演播室,连着录制了一天课程的他却异常的兴奋。“我今天一来就听说沃柑的全年课程已经卖出去近2000份了,完全没想到!”卢文彝说,“这次过来主要是录制水肥和枝梢的管理课程,这个课程时效性更强,希望更多种植户能提前学习,及时处理。”

据悉,卢文彝主讲的沃柑全年课程在天天学农APP上的售价为299元,卖出去近2000份。赵广表示,“这套课程能帮很多新种植户迅速入门沃柑的种植管理,每周推一期,覆盖全年,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在课程学习页问卢老师,他会亲自解答。”

在天天学农的APP首页,卢文彝主讲的课程在顶部的轮播图里展示,也有其他专家学者或是种植达人讲解的各类课程。

赵广表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免费课程,还有很多9块9,19块9的课程,我们希望用高质低价的内容触达更多的用户,降低种植户的农技学习成本。当天天学农的课程足够丰富的时候,我们希望它能够像一所开放的大学一样,让每个农民都能上得起大学。”

解决高“辍学率”,天天学农如何拿捏好“轻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在线教育领域用户使用率平均仅有20.1%,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使用率平均仅有15.8%。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线教育学习者的课程完成率比较低,也就是说,在线教育的“辍学率”非常高。

究其原因,在线教育虽然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但由于课程较为繁重,大部分学习者容易在中途“辍学”。此外,与拥有完整学习体系的在线教育的“重”相反的是,碎片化的知识付费产品又太“轻”了,无法解决用户系统学习的需求。

在线教育与知识分享的“轻重”之分来源于课程的设计。由于碎片化的知识分享和沉重的系统学习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用知识分享的思路设计学习产品很难成功。因此,在衡量“轻重”时,就必须考虑到课程知识量要“重”、课程实操性要“重”,课程展现方式要“轻”、学习过程要“轻”。

天天学农在课程设计上做了大量的调研,考虑到农民的学习基础、农业劳作的消耗量,农民通常不愿意学习时间长、难度大的课程。天天学农在课程设置上也摸索出了一套标准:10-15分钟,简单易懂、图文音视搭配,知识点突出。课程整体学习体验足够“轻”。

除了耗费的时间精力外,学习者的身份和目标也会影响学习体验。

“天天学农与大部分在线教育平台不同的是学习者、付费购买者、考核者是同一个人,而传统的学生课程的学习者是学生,实际付费购买人是家长,考核者又是老师。这让天天学农的‘辍学率’远远低于别的平台——付费课程的打开率接近100%,重点课程打开率超过170%,说明很多种植户多次观看学习了重点课程。”赵广介绍说,“在线教育平台通常是无应试或者离应试很远。但是天天学农的“应试环节”非常近,用户在学习课程的前后,就会直接面对作物管理、虫害防治等环节,片刻不能等,而且考题是整年的收入。”

赵广表示:“解决高辍学率和学习效果是在线教育平台的大考验,根据我们经验,一句话总结就是‘课程干货多,学习费劲少’。”

推进农民职业教育,从技能提升到精准致富

随着90后职业农民登上舞台,农民的职业教育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位置。90后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未来十年,也就是90后农民在30-40岁的阶段,农技服务的需求矛盾将会愈加凸显。

赵广认为,90后农民不愿再听取原有的零散的农技培训、农资厂家的销售介绍,也没有耐心等待区域范围内农业经验的积累,他们将比70后80后更加激进,寻求更广、更高效的农技学习渠道。

在错综复杂的农业环境下,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承载农民的职业教育或许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对天天学农来说,农村核心群体的变化,将带来结构性的红利。

“对比研究机构的数据和我们自己的数据,可以看出果农的的市场意识整体上要比整体农民群体的市场意识要高不少。这与水果的性质密切相关,果农的市场意识逐步提高后,会下行影响到他的效益观念、技术观念,逐步提升商品意识、竞争意识。”

赵广表示,“近几年,农村的土地流转在加快,大种植户的比例在上升,耕种50亩以上的种植户接近500万。除了水果,越来越多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种植者都意识到市场是甜蜜的——品质稍高就能脱颖而出,不愁销路,获得更多收入。”

收入刺激是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最好的方法。可以预见的是,天天学农针对热门品类的种植者制作课程,提升他们的种植水准,当越来越多的种植者都加入到课程学习中时,农村核心群体的综合能力也会上升到另一个水准,结构性红利将变成结构性富裕。只有在农民经历过从零散学习到系统学习,从经验种植到科学种植,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做精品农技知识服务的天天学农才能被称为“农民的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