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沪西革命史陈列馆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下同)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走进沪西革命史陈列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抄赫然在目,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到那个黑暗的时代。

在这片有着“赤色沪西”美称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压迫的斗争。这里蕴含着中国工人运动的缩影,也曾书写过彪炳千秋的不朽篇章。

团结点燃黑夜火种

为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1919年6月5日上午,沪西日商内外棉三个工厂工人一声怒吼,率先在上海罢工,声援北京的爱国运动。这声沪西春雷响彻中华大地,中国的工人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据沪西革命史陈列馆管理员陶振云介绍,1920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小组成员李启汉受陈独秀委托,在沪西锦绣里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半日学校,为工人补习文化、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半日学校在每天早上工人上工前和晚上下工后开课。相继在沪西播下革命火种的有李启汉、张秋人、陈为人、嵇直、包惠僧等人。”

时间又过去四年,工运领袖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等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到沪西筹建了沪西工友俱乐部。这里不仅仅是工人学习文化的课堂,也是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更是沪西地区党组织的发源地。

压迫面前不屈斗争

在上海的工厂里,日本厂主一直歧视并随意打骂中国工人。日本资本家还以关厂、开除罢工工人为要挟,肆意撕毁工人通过斗争换来的权益。1925年5月15日,内外棉七厂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率领工人冲进厂内与日方评理,被日本大班开枪打中,不幸牺牲,另有多人中弹负伤。内外棉纱厂工会举行总罢工抗议,5月24日,上海社会各界汇聚潭子湾,举行全市万人追悼顾正红烈士声援大会。30日,全市各界在南京路示威集会声讨,英帝国主义竟开枪镇压,酿成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

图说:沪西革命史陈列馆的烈士墙

“以顾正红事件为导火线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中国人民自觉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也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帝国主义势力第一次遭受中国人民重创的斗争。”陶振云表示。

1926年6月至1927年3月,在上海爆发了迎接北伐军、消灭反动军阀统治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沪西工人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反动军阀的压迫,勇敢的沪西工人挺起了不屈的胸膛。第一次起义,沪西工运领袖陶静轩在浦东被捕、牺牲。第二次起义,沪西大夏大学学生陈亮、陈骏在示威中被军阀斩杀于曹家渡。第三次起义,在中共沪西部委书记佘立亚领导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了敌人盘踞的曹家渡第六警察署、第四区警察总局,胜利会师闸北,取得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但不少沪西的优秀儿女,如曾瑞、杨启后、卞如庆等都在战场英勇捐躯。”陶振云补充说。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由胜利转向失败。上海被白色恐怖所笼罩。沪西优秀儿女佘立亚、张佐臣、鲍孝良等相继被害。“革命先烈倒下了,更多沪西的英雄儿女站起来了,他们掩埋了战友的尸体,继续勇往直前。”

英烈鲜血染红大地

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而蒋介石一味退让,并在5月5日,与日本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抗日运动被取缔,遭到上海各界人民的强烈抗议。是年7月17日,在沪西共和大戏院召开了反对上海停战协定的抗日民众代表大会,却被国民党当局镇压,先后有95人被捕,13人被判处死刑、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这13名烈士在1932年10月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精神,光照千秋、彪炳史册。

在沪西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像十三烈士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前文提到的陶静轩也将一腔热血洒在了斗争的道路上。1926年10月,陶静轩以码头工会副委员长的身份领导上海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事泄被捕。临刑前,他面西而立,说:“我在沪西战斗,死也要面向沪西的工人兄弟。”时年36岁。

图说:沪西革命史陈列馆旁的刘华烈士塑像

在沪西革命史陈列馆里,有一面烈士墙,以文字、图片展示了英雄的沪西儿女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他们立志革命,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鲜血铺就了通往光明的大道。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专家点评

沪西魂 贯长虹

沪西是上海最早建立近代工业、产业工人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从1919年沪西工人阶级率先登上政治舞台,到1949年上海解放,无数优秀儿女在沪西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壮史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胸怀崇高理想,迎战火、冒斧钺、抛头颅、洒热血,内抗暴政,外御强敌,熔炼了信念坚定、百折不挠、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团结战斗、纪律严明、谋求人民彻底解放的“沪西魂”。

陶振云(沪西革命史陈列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