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長城以險、峻、奇、絕聞名於戶外圈,是徒步者的天堂,是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更是強驢的挑戰之地。敵樓、城牆因自然風化,歲月刻下的印痕粗礪厚重,那滄桑的殘缺之美,讓磅礴雄渾的筆觸,書寫在懸崖峭壁之上,引發無限遐思。

長城環抱的西柵子村五隊(舊水坑),是徒步箭扣的最佳出發地。

早晨出發時,一場不期而遇的春雪開始洋洋灑灑地飄落。登雪中的箭扣一直是許多人的嚮往,朝思暮想而不可得,卻讓我們在不經意間邂逅。

開啓夢想之旅箭扣長城可謂萬里長城之精華,只要你來過,必定會留下回味無窮的記憶,真正體驗到野長城的奇、雄、險、秀,同時也會感悟到人的潛能無限。若慕長城美,必須箭扣行。想感受歷史滄桑、民族象徵、鬼斧神工、殘缺大美,只有到了箭扣長城,纔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林間的小路漸漸地被白雪覆蓋,靜謐而清爽,我們登上長城的心情同腳步一樣急切。

西柵子方向是長城的防禦邊,白雲岩石條砌築的牆體高達數丈,難以逾越,必須尋找豁口或藉助梯子才能攀上長城。

試着從懸崖邊攀上城牆

從148號敵樓登上長城

臥佛嶺——“箭扣,我來了!”

雪中的箭扣長城,驚豔了時光,豐滿了天地,美得如詩如畫,令人沉醉。箭扣得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慕田峪長城的旅遊開發,“澗口”與“箭扣”諧音相近,人們覺得“箭扣”的名字更富有歷史意義,逐漸地“箭扣”就代替了“澗口”。

箭扣是個詩意的稱謂,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蓄勢待發。詩人火華曾讚道:“后羿勝蹟今猶在,射日長弓化蒼山。憑欄遠眺京師地,臨風把酒唱雄關。”

佛 頭

佛頭小天梯

佛頭小天梯

回望佛頭

從天梯看東箭扣天梯,是一段幾乎呈垂直階梯狀的城牆,匍匐在一座陡峭的山脊上,最窄處只有半米寬。踏足其上,有“我來欲借天梯上,叩遍堞磚感悲歡”之感!

天梯下的石階

回望天梯雄關天設險非常,

峻嶺游龍入大荒。

萬里寒山同寂寞,

九宵飛雪接蒼茫。

天地蒼茫,遺世獨立

與青山共白頭將軍守關西敵樓將軍守關左右兩側有懸崖相對,各高2O米,寬5米,呈圓形,狀如將軍,形象威武。

將軍守關刀把樓

將軍守關西敵樓東側小斷崖

將軍守關

將軍守關東陡坡

回望將軍守關

一撮毛

三十八蹬

三十八蹬

山舞銀蛇,水墨關山(制高點爲正北樓)

今天的腳步,歷史的流觴

擦邊過

擦邊過單邊牆

長城上的雪中餐

西箭扣梁(澗口)

晚清詩人劉慶堂曾到此地,賦詩讚曰:

澗口巍巍疊嶂開,

巉巖小徑入雲隈。

同遊到此齊翹首,

遙望人從鳥道來。

揮手自茲去:四位同伴因爲急事,無法完成箭扣全程穿越,在箭扣口(澗口)就此別過。

東箭扣梁鯉魚背天梯

東油簍前的小斷崖

東油簍(小布達拉宮)敵樓內部。因爲大霧,東西油簍無法拍到全景,很是遺憾。

西縮脖樓

東縮脖樓

東縮脖樓

鬼門關

站在此處看指北針, 一度都不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正北樓,位於田仙峪正北,故得名。

雲霧繚繞正北樓

牛犄角邊

霧鎖重關~牛犄角邊

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在山頂立一敵樓後,又轉身向下返回山腰,在山體上繞了一個大彎,其形狀酷似牛犄角,蒼勁雄渾,人們把它稱之爲“牛犄角邊”。

下撤返回西柵子五隊

從西柵子村五隊向北,穿越林海雪原,抵達二道邊子埡口,再向北就是九眼樓,

連接九眼樓的長城已全部坍塌,滿坡碎石斷磚,更顯原始滄桑。

九眼樓九眼樓樓體每面有9個箭窗,故而得名。又因所處火焰山頂部海拔1141米,山勢高峻,晴天可望到京城,故也稱望京樓。九眼樓雄奇倨傲,厚重靈動,頗像山頂上的一座古城堡。

九眼樓——萬里長城第一樓

九眼樓原爲兩層,上層已經坍塌,底層也經過了修繕,並且加裝了避雷針和排水管,失去了滄桑殘缺之美。

雲漫火焰山城堡

千年往事煙雲遠,

此刻傾情日月長。

俯仰流連成一醉,

胸中丘壑也開張。

從九眼樓返回二道邊,經西大牆向北京結前進。

此段長城因一處直立斷崖而斷開,分爲兩段,故稱二道邊。

西大牆,這段城牆位於西柵子村的西面山脊上,山勢起伏平緩,遠望長城如一面大牆橫亙山樑。

西大牆刀把子樓初春時節,行走在箭扣長城西大牆之上,袒露、坍塌的長城磚巖隨處可見,它見證着歷史的磨礪和變遷,處處充滿野性,野性中獨具滄桑之美;殘破、古樸、野性與自然融爲一體,就這樣在漫不經心中成就着箭扣的大美。

西大牆——箭扣長城最美的一段具有藝術形態的長城,曲線阿娜,蜿蜒通天。

在西大牆再次相遇一對熱愛長城的情侶。帥哥來自新西蘭,美女來自法蘭西。

兩個歪果仁定期上城牆上撿垃圾,熱心於保護長城,爲他們贊一個!

仰望北京結

坍塌的牆體,僅有一牆攀登,爲西大牆上北京結的第一險

碎石相間,大長陡坡,爲西大牆上北京結的第二險

僅容半隻腳的破碎臺階,超過70°的天梯,是西大牆前往北京結的第三險。北京結又叫長城結、三叉邊。在這裏,三道來自不同方向的長城如仙女飄落的絲帶,結成一個巨大的花結。東接慕田峪,奔向白馬關;西去黃花城,遠望八達嶺,稱爲內長城;向北延伸經“九眼樓”進延慶縣,往河北張家口方向而去,稱爲外長城。

從北京結一起展望鷹飛倒仰

回望北京結

到達鷹飛倒仰前,還有一處直立小斷崖,雖高不過三丈,卻難以攀緣。建議從右側繞行,左側是長城的外邊牆,繞行過去就無法回到城牆上了。

膽戰心驚地爬上來,到達鷹飛倒仰“北翅膀”

鷹飛倒仰“北翅膀”敵樓長龍臥波

又一處斷崖,可右側繞行。爲了不留遺憾,還是直接爬上來吧,引得下面的一幫年輕人駐足驚歎。

從鷹頭仰望鷹飛倒仰“南翅膀”箭扣長城的鷹飛倒仰,與司馬臺長城的單邊牆、黃花城水長城的十八蹬並列爲北京野長城的三大險關。此處南北兩峯聳峙,低窪處突出,如W之狀,邊牆在懸崖峭壁上垂直上下,勢如雄鷹仰飛,故稱鷹飛倒仰。

借用網絡圖片,讓大家對鷹飛倒仰的雄奇險峻有個直觀印象。

鷹飛倒仰上空的自由之翼

開始挑戰箭扣最爲險絕之處

直立的陡坡,如登天之路

向下俯視,更見其陡峭

成功挑戰鷹飛倒仰“南翅膀”

南翅膀之上看東箭扣

回望鷹飛倒仰

148號敵樓

148號敵樓是昨日穿越的起點,今天從九眼樓穿越到此,完整地走完了箭扣全線。合影留念,準備下撤。戀戀不捨地回望箭扣

這塊環保標誌牌上的提示,在戶外圈已成定律。它出自英國人威廉·林賽之口,這位“洋紅軍”一直致力於長城的保護工作,並於2001年創建“長城國際之友”協會,在箭扣長城西柵子建立環保基地。也許我們只是箭扣的匆匆過客,或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一個心路歷程。與古舊磚牆的親密接觸都像是與七百年前的古人進行的隔空對話,每一塊破碎的牆磚都像是藏匿了許許多多被歷史掩埋的故事,行走在龍背的脊樑上就像遊走在歷史的長河裏,每一步的挪動都是對前世今生的探索,七百年前的烽火狼煙與愛恨情仇,都化作了一幀幀的幻影,在腦海中滌盪不休。

歷史在時空中創造了長城,長城在風霜裏也塑造着歷史。

萬里箭扣險白雪野草春今人多壯士猶登古長城

★★★★★★★★★★★★★★★★★★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