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韓國義務兵役制,“冷戰活化石”

近期,圍繞韓國電子競技選手李相赫會否因明年將服兵役而從電子競技界引退的爭論,在網上掀起了一陣波瀾。這也將如今仍然堅持強制性徵兵的韓國義務兵役制,推到衆人的視野之中。人們不禁要問,作爲“冷戰遺產”的徵兵制度,還能在韓國存在多久?

龐大的常備軍

韓國軍隊(正式名稱是“大韓民國國軍”)幾乎是與韓國國家同時誕生的。二戰後,朝鮮半島陷入南北分裂狀態。南方的韓國政府於1948年8月15日成立,第二天就正式宣佈創建了自己的軍隊。1949年8月6日,韓國當局頒佈了第一部《兵役法》,同年9月1日,設置了陸軍本部直屬的市、道兵事區司令部,負責兵員徵集工作。不過,當時的韓國軍隊規模並不大。1950年6月,擁有2100萬人口的韓國,軍隊人數尚不足10萬。

在朝鮮戰爭中,韓國軍隊損失慘重。爲補充兵力,韓國甚至一度採取了拉壯丁的方式。1951年5月,韓國修訂《兵役法》,實施義務兵役制,軍隊人數急速膨脹,朝鮮戰爭停戰時已達55萬,1954年更是擴充至65萬人。

到了今天,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了20多年,但“三八線”仍處於劍拔弩張的緊張對峙中,因而,韓國依然保持一支龐大的常備軍,成爲世界罕見的“冷戰活化石”。現在的韓國軍隊包括:陸軍、空軍和海軍三個軍種。以2016年爲例,現役總兵力大約63萬人。其中,陸軍49.5 萬人,空軍 6.5 萬人,海軍7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2.8萬人)。在準軍事部隊中服役的現役人員,有4500人。預備役人員450萬人,預備役準軍事部隊多達300萬人。按照2016年底韓國人口總數5092萬計算,其武裝力量總規模達到 813萬,約佔全國人口16%!(編注:數據來自《中國經貿導刊》2017年13期《針尖對麥芒-朝鮮半島軍事力量透視》,並參照英文維基百科)因此,韓國堪稱不折不扣的“軍營國家”。

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39條的規定,人民應在法令規定下保衛國家,《兵役法》依據憲法精神制定。韓國《兵役法》規定,18至35歲的韓國男性,應根據憲法與《兵役法》規定誠實地履行兵役義務,服役期限根據不同軍種而異(在服現役期間,如被判徒刑、監禁或拘留及離崗,時間不計入服現役時間):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爲21個月,海軍爲23個月,空軍爲24個月——時間之長,在發達國家中僅次於以色列與新加坡。

演習中的韓國海軍陸戰隊

出於徵兵的需要,1970年8月20日,韓國國防部以外廳的形式成立了兵務廳。由兵務廳主管兵務行政,兵務廳長掌管徵集、召集等兵務行政,有權根據總統命令委任地方兵務廳長,地方兵務廳長的命令或在兵員的分配中有違法或不當之處時,兵務廳長有權中止或取消其命令或行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至今。

爲了讓國民公平合理地盡兵役義務,韓國的兵役種類較多,分爲現役、預備役(服完現役者編入預備役)、補充兵役(經徵兵檢查審定爲可以服現役的人員,由於兵力需求未能批准爲服現役者)、第一國民兵役(即義務兵役對象)和第二國民兵役(在戰時可以擔負軍事支援任務者)五種。韓國男性有一個算一個,年滿18歲,當年的1月1日即被編入第一國民役,年滿19歲,則要前往兵務廳指定場所接受體檢(逃避徵兵檢查及體檢者,處六個月以內的徒刑),並按照身體情況分爲七個等級,其中1至4級爲合格的服現役對象。不過,兵務廳長可以根據兵員的需求、入伍計劃的變動等,將服現役改爲服補充兵役;5至7級爲不合格,須編入第二國民役、免除兵役或再次接受身體檢查等。那些符合條件的男性在年滿20歲的當年,將會收到兵務廳的入伍通知,但如果是高等學校的在校學生,則可以延後入伍,在延期理由結束(即畢業)後,仍應在當年或下一年接受徵兵檢查、應徵或應召。

不服役的理由

名義上,韓國青年投身軍營雖然是履行“神聖的兵役義務”,但顯而易見,長達兩年多的服現役時間,給韓國年輕人的求學和就業帶來很大的困擾。大學生爲了入伍需要暫時休學,運動員在自己狀態極佳時要暫停比賽,藝人們擔心服役期滿後會被粉絲遺忘……不僅如此,韓國軍隊中糟糕的人權狀況,更讓許多青年將參軍視若危途。

服現役時間太長,給韓國年輕人的求學和就業帶來困擾

由於韓國軍隊在初創時期,曾吸收了大量原來在舊日本軍隊中服役的韓籍人員(譬如韓國前總統朴正熙,就畢業於東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舊日本軍隊的習慣和傳統對韓軍產生了很大影響,比如,下級士兵必須聽命於上級。這種情況下,打罵、體罰在軍中成了家常便飯。數據顯示,1980年至1995年5月,韓軍在服役期間自殺、遭暴行致死的人共計8951人,年平均約577人。這意味着在無戰事的情況下,三年要損失一個團。在韓軍中,因毆打等虐兵行爲立案的案例,2008年爲1308起,2009年是1237起,2010年是1177起,2011年是1526起(編注:數據來自《世界知識》2013年第13期《韓國兵役制度:打造一個“軍營國家”》)。由此可見,近年來,韓國軍中的虐兵行爲並未到遏制。因此,在韓國社會中,並不覺得當兵光榮,人們稱那些能合法地被免兵役的人爲“神的兒子”。這一稱呼無疑承載了無限的羨慕之情。

對於意圖逃避兵役的韓國青年男子而言,最正大光明的辦法當然是設法在兵役體檢中拿到“不合格”報告。平足是一種腳部的畸形,長時間走路容易累。過去,平足的男性可免除服現役,於是有些不想服兵役的人專門找醫院做平足手術。後來,韓國兵務廳修訂了兵役準則,規定平足的人也要去服兵役,韓國平足的男性才大爲減少。“學霸(在自然科學高等院校攻讀博士學位)”們也可以選擇用大腦爲國家作貢獻:去企業的研究院研發產品,這是國家允許的另一種形式的兵役。專門研究人員在有關部門從事五年義務研究,或者產業技術人員在有關部門從事三年義務工作,被視爲服役結束。自然,擁有雙重國籍也是一個手段,有的韓國婦女不惜花巨資到海外分娩,爲的是得到出生地國籍,讓孩子長大後有逃避兵役的選擇。不過,對這些人來說,在年滿18歲的3月31日前必須做出抉擇:要麼放棄韓國國籍以逃避兵役,要麼保留韓國國籍,那就仍然需要服兵役。

相比之下,另一些手段就顯得有些“可遇不可求”了。譬如現役兵入營對象,因父親或兄弟戰死、殉職或因戰、因公致殘,可照顧一人按志願服補充兵役——相信沒多少人願意攤上這種“豁免”。

此外,韓國目前的徵兵法律還規定,奧運會獎牌獲得者與亞運會金牌獲得者可免服兵役。他們只需進行爲期四周的基礎軍事訓練,並繼續運動生涯34個月。之後,他們被自動列入預備役。譬如,在2012年夏季奧運會獲得銅牌的游泳運動員朴泰桓,就於2012年10月4日,到位於忠清南道的新兵訓練營報到並完成了四周軍訓,隨後又回到了賽場。對於不是奧運(亞運)項目或者無法獲得獎牌的韓國運動員而言,有些幸運兒也能被免除兵役。譬如,在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中,韓國男子足球隊隊員實現了韓國乃至亞洲足球歷史性的突破,淘汰世界勁旅意大利隊打入四強,便獲得了民族英雄的待遇,得以免除兵役。而著名圍棋棋手,人稱“石佛”的李昌鎬,在1995年8月至9月入軍營受訓後,便以軍人身份回到韓國棋院,如常訓練、參賽、奪冠。直到1998年3月“現役”結束,李昌鎬的兵役形如“放水”一般。

現實難以爲繼

不過,總的來說,韓國兵役制度執行起來仍是相當嚴格的,社會對不法逃避兵役者的容忍度很低。2004年底,以出演《藍色生死戀》成名的演員宋承憲聲稱,自己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並通過服用藥物未通過徵兵體檢,引起輿論大譁。最後,宋承憲被迫公開道歉,並立即參軍入伍。飽受爭議的韓國義務兵役制度,未來能延續下去嗎?從目前情況看,答案是相當悲觀的。

獲得奧運會銅牌的韓國運動員朴泰桓,進行基礎軍事訓練

一方面,韓國軍隊現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而新型武器裝備費用高昂,對韓軍的軍費構成越來越大的壓力。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17年度的韓國軍費高達368億美元,高居世界軍費排行榜第10名。如果與近鄰日本比的話,韓國等於是在以佔日本(461億美元)80%的軍費,維持一支人數幾乎是對方(24萬人)三倍的軍隊,財政上的窘迫程度可想而知。爲了給尖端武器的採購留出費用,可以想見,韓軍在後勤供給、福利待遇等方面難免保障不力,影響官兵,尤其是士兵的士氣。目前,韓國的人均月工資已達15000元人民幣,但士兵們的月薪不足20萬韓元左右(約合1000元人民幣),遠低於最低工資標準。即使將兩年的薪金都積攢起來,也交不起大學一個學期的學費。不僅如此,喫飽喫好對於韓國士兵而言,也成爲奢求。2014年韓國《中央日報》曾報道,韓國軍人一頓飯的餐費爲2144韓元(約合人民幣12元),僅爲首爾市中學生的一半。衆所周知,韓國食品價格高是出了名的,大米約合人民幣24元一公斤、石鍋拌飯約合人民幣28元一份……很難想象,一天6432韓元的伙食費,如何讓每日體能消耗巨大的士兵得到足夠的營養?更有甚者,鬧禽流感時,韓國市場上賣不出去的雞肉,鬧瘋牛病時人人嫌棄的牛肉,都統統被送到了兵營。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固然可以源源不斷地向軍隊提供人力,但被徵召者根本不可能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參軍的熱情只會越來越低。

另一方面,韓國的人口形勢,也向延續超過半個世紀的義務兵役制敲響了警鐘。只以簡單的數學計算就可以知道,要維持一支服役期在兩年左右、數量超過60萬的軍隊,每年需要徵召30萬左右的新兵。然而,韓國人口出生率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持續下降,至近年基本維持在12‰左右,估計2065年以前亦將維持在16‰以下。隨着生育率的一路走低,韓國每年出生的人口已從1960年的超過100萬人銳減到2016年的40.6萬人。與此相應,適齡徵兵對象也出現逐步萎縮趨勢。根據統計,韓國20歲男青年2014年爲38萬人(1995年韓國共出生71.5萬名嬰兒,超過一半是男性),2022年和2025年將分別降至25萬和22萬人。這對於計劃在2022年將裁至52.2萬規模的“大韓民國國軍”而言,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能延長義務兵役期限。

從軍事角度看,韓軍士兵的短期服役非常不利於骨幹的保留和高技術裝備的操作使用,但延長義務兵役期限在政治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對於任何敢於提出這個建議的政客而言,這都不啻是政治上的自殺。實際上,冷戰結束後,韓國每屆民選政府上臺後,爲了取悅選民,都把縮短服役年限(原本是三年)作爲自己的親民舉措。未來能夠維持如今的服役期限已屬不易,談何延長?

爲確保相對充足的兵員,韓國軍方不得不不斷放寬體檢合格比例,計劃2020 年之後放寬至90%的上限,嚴重超出76% 的安全比例。這顯然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這種情況下,體質虛弱和有心理問題的人員被大量徵召入伍,韓國軍隊內的自殺等安全事故發生幾率無疑會大幅上升,而且即使將體檢合格比例提升到100%,對於解決未來韓國兵源的絕對短缺也是無能爲力的。因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韓國軍隊的兵源補充方式,將逐步向其他發達國家的軍隊靠攏,志願兵役制將成爲義務兵役制的重要補充,並最終取而代之。

本文經《世界軍事》授權轉載

(編輯:馬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