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遗录(三):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晚清这张珠帘,叮当作响,哀鸣不已,掀开之后是若隐若现的庙堂宿命。前文所述两个珠子的坠落,虽说算是管中窥豹,但不得不说直隶总督李鸿章死于放不下功名的禁锢,更是想甩庙堂之上一个巴掌,解气解恨解心结,对于年逾古稀的老爷子来说,权柄仍然是最诱人的春药。而军机大臣赵舒翘,一辈子如履薄冰也颇具清名,死的却很窝囊,“希旨承颜”的结果不是愿赌服输,而是成了弃车保帅的马前卒,到死才明白自己不若是一颗无关大局的棋子。这不仅是两个人的宿命,更是清朝江湖与庙堂生存最残酷的宿命,直隶总督作为地方督抚之首,军机大臣作为庙堂群臣之冠,在清廷做起买卖来同样一文不值,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傲慢与偏见。

除了在庙堂宦海,处江湖之远的乡绅则更是变本加厉。在县城以下的广大田园江湖,清廷的令行禁止完全失效,乡绅成为权柄的代言人。然而压迫之下自然会出现叛逆者,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田园开始暗流涌动,乡绅之间也开始为利益相争,“识时务者为俊杰”开始成为乡绅们安身立命的准则,至于曾经的士子情怀早已一去不返。其中一位清朝乡绅的三次蜕变最具有代表性,这个人就是江苏庞氏的庞三杰。咸丰五年,在砀山渡口发迹的庞氏族人接管渡口周边大片的“湍地”已经持续多年,这些没有税负压力的土地,自然也是附近刘氏族人眼中的香饽饽,在庞三杰接掌之时双方的争执已经白热化。为了对抗刘氏族人的入教,庞三杰委身于自己一直瞧不上眼的大刀会。

但是,庞三杰的角色第一次由乡绅蜕变成江湖人士,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绿林,毕竟大刀会一开始也不是常人可以玩的游戏,武器装束需要自费,每天光烧香都得不少开销,而且庞三杰更是做到了帮主刘士端的四大弟子之一,不久就自己开坛收徒。不料在与刘氏族人的争执中仍然处于下风,庞三杰前去求助,师父刘士端自然派人支援,大刀会一千余人带着趁火打劫的心态应援庞三杰,果然抢到四十车粮食以及绑了当地最有实力的大户家的闺女,准备勒索一笔,结果没想到在当地官府团练的火炮轰击下,不堪一击当即作鸟兽散。

最终,在“金刚罩瞎胡闹,十三人挡不住一门炮”的戏说中,为了解决与刘家的争执所在,庞三杰不得不另辟蹊径,摇身一变也选择入教,与刘家握手言和,这是庞三杰的第二次蜕变,希望自此蛰伏不再折腾。但是安稳的日子在武昌的枪炮声中破灭,庞三杰选择了人生中的第三次蜕变,招兵买马挥师反清,连克苏鲁边界多处城池,拿下重镇徐州时意气风发,然而因战马受惊而跌落受伤,隐居恢复了一段时间后再度出山,发现自己的人马早已被原来的部下王锦韬卷走,再起无望的庞三杰后来在上海被暗杀,一生三次蜕变终归谢幕,其实是晚清乡绅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眼巴巴希望可以弄潮时代,不料都逃不脱宿命的安排,那就是这天下永远都是东家说了算,庙堂重臣可以成为掌柜仍难逃卸磨杀驴,更别说曾经自诩体面的乡绅,不若只是长工,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