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萍和她資助的大學生。全媒體記者李克君 攝

從市疾控中心退休的75歲老人張維萍是《汴梁晚報》的忠實讀者,雖然養老金不高且身患多種疾病,但她樂於助人。每次看到報紙上報道了身患重病、貧苦大學生等需要幫助的人,她總是伸出援手,一百兩百、三百五百、八百一千……這樣大大小小的愛心捐款,前前後後有十餘次。8月26日,她來到本報“大愛開封·愛心助學”大型公益活動現場,爲兩名貧困學生分別送上1000元資助金,當場表示要對她倆進行爲期4年的資助,直到大學畢業。老人的愛心善舉讓很多人感動。

看見別人受苦就想拉一把

“我這人見不得別人受苦,看見受苦的人就想拉一把。”說起自己捐資幫助他人,張維萍老人笑了笑說,自己有一對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如今她獨自居住,訂閱多年的《汴梁晚報》就是她的陪伴,通過《汴梁晚報》她結識了不少朋友,也幫助了多名需要幫助的人。

說起第一次捐資助人是什麼時候,張維萍老人已記不清楚了,她只是笑着說,近幾年,除去醫藥費用及簡單的生活支出,養老金剩餘的部分大多參與了愛心捐助,她也逐漸成了“月光族”。採訪中記者得知,2016年 2月6日本報以《在北京打工的杞縣男孩,不幸煤氣中毒 兩地好心人 解囊忙救助》爲題報道了杞縣男孩楊天的不幸遭遇後,許多熱心市民對此事表示關注,其中就有張維萍老人,她數次給報道此事的記者打電話要爲男孩捐款。

“那天我拿到報紙看到楊天的遭遇後,心裏很不是滋味,很想給他一些幫助,就到銀行取了600元。錢數雖然微不足道,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由於她行動不便,當時就讓記者及愛心人士來她家拿走600元捐款,轉交給了楊天的家人。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心,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張維萍老人說。2017年9月7日,《汴梁晚報》A10版刊出《患病女教師發出籌款申請,愛心滾滾而來》一文,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讀者給記者打電話,對王勤老師的病情表示關切,還有不少讀者慷慨解囊,爲王勤老師踊躍捐款。這捐款中,就有張維萍老人的一片愛心。消息見報後的第四天,在延福苑建行家屬院,張維萍老人將1000元捐款交到開封建校領導的手中,請他們轉交給王勤老師。

“捐給那些急需用錢的家庭,我心裏就很踏實、很高興。”張維萍老人說,不久前,她從本報看到市慈善總會在即將到來的“99公益日”活動中推出“愛在開封 救在眼前”救助項目,瞭解到該項目旨在爲因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或重大疾病陷入困境的低收入家庭和個人提供生活救助,就表示要參與。8月19日,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來到她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她在家中用自己的手機向針對困難羣衆實施的“愛在開封 救在眼前”救助項目捐贈了200元,成爲衆多捐贈者中的一員。同時,她通過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寄語即將收到捐款的困難羣衆,希望他們樂觀面對人生。

學生是她很關注的資助對象

“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都是縮衣節食供養孩子讀大學。供養一名大學生不僅能讓一個孩子有了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對貧困學生是比較關注的。”說起自己對本報“大愛開封·愛心助學”大型公益活動的持續關注,張維萍老人說。

張維萍老人告訴記者,去年她在看完本報“大愛開封·愛心助學”活動所報道的寒門學子後,本來選定要資助一名單親家庭的女孩上大學,但她與這名學生聯繫時,學生家長表示,她們母女倆已通過打工籌齊了當年的學費,婉言謝絕了她的資助。

“今年報道寒門學子的報紙我都存了下來,對他們的情況進行對比,最終選定了劉雯雯和陳甜作爲我的資助對象,而且決定要資助倆孩子一直到大學畢業。”張維萍老人說,這倆孩子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懂事,她希望這樣的孩子不要因爲眼前經濟上的貧困而與夢寐以求的大學失之交臂,所以決定對這倆孩子進行爲期4年的持續資助,從養老金中爲每生每年送上1000元資助金,希望讓她們能夠更輕鬆地完成大學學業。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張維萍老人還曾前後3次對患病大學生馮凱歌進行資助。2017年8月28日,本報A5版報道了尉氏縣90後女孩馮凱歌大學畢業前夕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無錢醫治,愛心人士爲她捐款的事。張維萍看到報道後聯繫本報記者,爲馮凱歌捐款1000元並祝福她早日康復。此後不久,持續關注馮凱歌治療情況的她,再次通過本報記者爲馮凱歌捐款1000元。

後來,張維萍老人學會了使用微信,就經常通過微信與馮凱歌互動,問問她的病情,發一些鼓勵話語。馮凱歌也經常通過微信向素未謀面的張維萍老人說說心裏話,讓老人不要牽掛。

今年4月10日下午,張維萍老人再次給當時報道此事的本報記者打來電話,說她通過微信知道馮凱歌馬上要進行骨髓移植,但鉅額的移植費用讓馮凱歌和家人犯難。爲此她很着急,想給這個花季女孩再捐1000元,向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時我把錢早早準備好了,但馮凱歌不在開封治療,我腿腳不便,也不會使用微信轉賬,無法及時把愛心款交給馮凱歌,心裏真是很着急。” 張維萍老人說,當時,本報記者及時趕到她家,通過微信幫助她將1000元愛心款轉給了馮凱歌。

視助人爲樂爲一劑良藥

8月27日,記者再次見到張維萍老人時,她和幾年前記者見到時的模樣相似,還是那一頭花白的頭髮,拄着柺杖,唯一不同的是,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張維萍老人說,前些年她左腿骨折後留下了後遺症,加上血液循環不好,腿腫、腳腫,走路不太方便,後來陸續檢查出股骨頭壞死、膽結石、類風溼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病症,心情一直比較抑鬱,行動不便了,社交活動也少了許多,整天除了買藥、喫藥、做治療幾乎沒有其他的事情,這也讓她感到很空虛。

“訂閱多年的《汴梁晚報》就像老朋友一樣陪伴着我。在閱讀《汴梁晚報》的報道時,我看到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就通過報紙和這些人建立了聯繫,對他們進行捐款幫助。做這些事時,我心裏格外愉快,平時也會和這些朋友通過網絡軟件通話,生活充實了許多。”說起自己的改變, 張維萍老人笑着說,雖然自己多病纏身,但她覺得人老了,出現這些病症也是在所難免,之前醫生建議她拿出數十萬元換股骨頭,但她覺得自己上了年紀,與其拿錢花在看病上,不如拿出來做善事。

“幫助別人也是我的一劑良藥。看到他們得到幫助,我的心情就會特別舒暢。心情好了,病痛似乎也減輕了不少。”張維萍老人笑着說,遇見需要幫助的人,她還會繼續幫下去,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給更多人帶去力所能及的幫助是她最大的心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