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第一軍事天才,而不是第一名將,第一統帥,也就是立一個標杆,在這個標杆下,不考慮其人品,道德,忠義,德行,正義與非正義等等,只考慮其軍事方面的才華,軍事作戰的實際效果,軍事指揮的藝術。 浩翰歷史如煙,名將輩出,誰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軍事天才呢?

要討論這個話題,我們還需要另一個標杆,什麼是軍事天才? 《戰爭論》作了很完整的解釋,但作爲對歷史的評價,我們還要另一個標準。因爲我們不是爲了確定需要什麼樣的軍事天才,而是從歷史中判斷已有的將領誰是第一軍事天才? 要討論這話題,我們還需要多指出幾點。 其一: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但軍事指揮卻是藝術性的。軍事天才應該不僅僅是能夠獲得勝利的人,而且必須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求得最大勝利的人。戰爭的目的一是要消滅對方,二是保存自己。那種明明有機會卻還是以慘重代價而獲勝的人,我們可以說他算不上真正的軍事天才,即使他是一個不錯的將軍。這可能需要一點冒險精神,但這正是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因爲我們可能無法知道他是憑什麼敢去冒險,但事實就是事實。

其二:一次戰役是由很多場戰鬥組成的,雖然也有可能很關鍵的一次戰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但一次不影響全局的戰鬥失敗,不應該妨礙我們對他的評價。反過來,哪怕他取得無數次戰鬥的輝煌勝利,如果他沒有打完一場完整的戰役。那麼,他不應該進入候選人的行列。你可以認爲他很優秀,你可以去想象,但歷史不容假設。一場戰役在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前,所有的戰鬥結果都是值得懷疑的。 其三: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都是軍事天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真正的軍事天才,應該是能夠訓練出百戰精兵的人。這也將他們與謀士區分開來。軍事理論可能並不代表其實際水平,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他的水平。我們也可以通過他的軍事理論發現他的高明之處和不足。當然,這還要結合戰爭的實際效果來看。

其四:歷史上非凡的將領很多,要比較誰是第一軍事天才,我們還需要綜合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這不僅僅是人數上的對比,也應該包括人心,士氣,軍士的訓練程度,物資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對他們指揮的戰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對比。才能判斷出誰的指揮更具藝術性,誰的指揮更高一籌? 其五:考慮到歷史文獻的記載多有出入,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所以,不僅要看戰爭的過程,同樣也要注重戰爭的結果。因爲無論歷史記載得多麼令人神往,但事實終歸是事實。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必須要達到預定的目的。那種沒有達到目的的戰爭,不管歷史文獻將戰爭的經過記載得有多麼的神乎其神,其可信度都是值得嚴重懷疑的。

其六:歷史總是很有趣,有些人出名了,有些人沒出名。雖然名聲響亮的人大部分都很傑出,但名聲和後世的影響力不應該作爲我們評價軍事天才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會妨礙我們的判斷。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分析他所指揮的戰爭,是否將軍事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不是他在後世是不是很有名。因爲決定名聲的因素很多,軍事才華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正如古人所說“善戰者無赫赫戰功”。而且,有時候,會有一些很有趣的事情發生。比如:一位軍事天才迅速的結束某一場戰役,而另一個平凡的將領用了很多年時間結束一場雙方實力對比差不多的戰役。結果:平凡的將領成名了,而軍事天才反而因爲戰鬥迅速結束而沒有成名。歷史就是這麼無奈。而且君王的喜好和權術總是會有意或無意的掩蓋某些天才!還有儒家文化的需要,也是影響名聲的重要因素!

其七:如前面所說,軍事天才必須是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勝利的人。這個最小代價不僅僅指自身的傷亡,也包括戰爭的時間。因爲曠日持久的戰爭是對國力的嚴重損耗,也是一種代價。軍事天才應該是能夠最小的傷亡,最短的時間,耗費最少的物資和財力取得最大勝利的人。 其八:運氣是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可否認有些人運氣確實很好。既要將其中的運氣成份指出,也要承認這是他所創造的結果。但我不相信有人永遠有運氣照顧,對於那種經過百戰考驗而一直“運氣”很好的人,就必須堅決否定運氣的成份。因爲你不在現場,你也不是軍事天才,你無法知道他的判斷力從何而來。我們只能承認這是他的才華。

其九:我們必須承認任何軍事天才所處的位置都有其時代侷限性。橫向比較與豎向比較必須綜合在一起。如果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是受時代所限而影響其才能,那麼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才能對其更客觀的評價! 其十:這只是對軍事天才的評價,無關道德與正義。所以不應該夾雜民族主義情緒和道德標準來衡量。要力爭克服這些因素對心理的暗示。客觀的判斷他們的軍事指揮藝術,客觀的評價他們的軍事才能。

好了,我們來看一下華夏曆史上的名將,看看誰纔是第一軍事天才?先秦時期:司馬穰苴,先軫,孫武,伍子胥,吳起,孫臏,白起,廉頗,李牧,蒙恬,王剪,王賁,范蠡,田單,樂毅。秦漢以後:韓信,項羽,衛青,霍去病,李廣,劉秀,班超,曹操,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劉裕,陳慶之,冉閔,謝玄,楊素,賀若弼,韓擒虎,高穎,史萬歲,李靖,李績,蘇定方,李世民,候君集,薛仁貴,曹彬,潘美,李繼隆,石守信,楊業,岳飛,韓世忠,徐達,常遇春,藍玉,朱元璋,朱隸,李文忠,王守仁,孫承宗,戚繼光,袁崇煥,吳三桂、年羹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