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印度自1974年启动研发的阿琼主战坦克,创造了坦克研制史上的两项世界之最:耗时最长、投资最高。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阿琼坦克在40年间由进口动力的阿琼MK-1发展为国产动力的阿琼NK-2,但是印度政府投资如此之大的军备至今还没有交付军队使用。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从1974年正式启动并与豹2主战坦克制造商KMW等多家德国公司合作,研发的第一种现代化主战坦克。阿琼坦克因与德国合作在设计上整体和外观与早期型的德制豹2主战坦克十分类似,特别是其方正形的炮塔。

阿琼坦克采用德制MTU838 Ka501V型10缸柴油机,是豹I式主战坦克动力的改型,装备印度火炮开发部(ERDE)的120毫米线膛炮,运用分离式装药系统。阿琼主战坦克研发历时整整三十年,创下了世界坦克研制时长之最,却只完成一个存在缺陷的型号。虽然印度是第一次从头整合研发现代化主战坦克、欠缺经验与技术实力,但主因是印度国防管理赢弱和政府高层反复犹疑。

印度政府仍然对该项目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决定继续拨款支持研制,并再次拨款。此时,印度转向请以制造“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出手相助。“阿琼”的炮塔设计接近德国“豹”2坦克,形状方正,采用平直装甲。据称,印度还为“阿琼”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乔巴姆”装甲。

为了提高坦克的作战性能,印度研制部门为“阿琼”加装了许多国外装备,导致坦克一再“增肥”,全重达到58吨的设计极限,不但超过印度大部分公路和桥梁的承重标准,宽度也超过印度铁路货物宽度的限制。印度研制方对德国动力传动装置作重大改进,以满足印度的需求,并与“阿琼”坦克总的设计思想相一致。特别是,为了避免过热和熄火,发动机功率已被降低了。这是在发现印度陆军中服役的英国和俄罗斯设计的坦克在外部温度超过+50度时发动机就过热或熄火之后才采纳的。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西部沙漠地区夏天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中午阴凉处气温也高达+52度。同样,伦克传动装置也得到改进,传递均衡的动力,使坦克能够爬过大于35度的坡道(即超过77%)现代其他坦克,如T-80、“豹”2或M1“艾布拉姆斯”的爬坡度都是60%),这一点对于坦克越过沙丘来说是必要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在优化设计战斗室和驾驶室时还分析了印度部队的人体测量数据。

所有操纵和控制装置都在普通印度士兵的方便触及范围之内,印度士兵通常较欧洲或美国同行矮小和瘦弱。阿琼主战坦克车长10.194米(炮向前),车宽3. 847米,车高至炮塔顶高2. 32米,车底距地高450毫米。它能越过2. 43米宽的壕沟,涉过1. 4米深的水沟和河床,这有助于“阿琼”坦克突破在旁遮普河边小道和在印度西部边境地区的“沟堤”防御。印度军方在对2辆“阿琼”2主战坦克样车进行了6000多个小时的沙漠试验之后,印度陆军希望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大幅降低主战坦克的重量,同时还不能降低其增强的性能。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认为,修改减重需要3~5年的时间,这会进一步延迟已经历时43年之久的“阿琼”主战坦克发展计划。

尽管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已经同意将“阿琼”2主战坦克的重量降低3~4吨,但印度陆军认为,减重后,平台重量将为65吨左右,这仍然过于笨重,严重限制其部署的区域,而且由于不能成为构成印度陆军进攻能力核心的3个打击军的装备,这将使其作战效能受到限制。军事计划人员称,部署这样一种重型主战坦克,需要研制和引入新的机车和坦克运输车来运送该坦克。这还需要印度联邦政府花费更多资金加强印度北部和西部的道路和桥梁,以支持该坦克可能在战时在该地区的部署。

阿琼主战坦克研制历程表面,从最初订立设计指标,到具体研制试验过程,印度决策层出现了诸多重大失误。首先是忽略本国落后的工业科技基础,盲目追求世界顶尖性能,其次研发过程中缺乏灵活处置的能力,既强调国产又大量引进国外设备,最后造成的是阿琼坦克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性能难以真正达到要求。归根结底,这是印度大跃进式国防思想的必然产物,不切实际的追求武器高性能,最后只能是自酿苦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