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耀州區是石灰石資源主要產地,儲量約18億立方米,是陝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建材工業基地,數十年來,爲國家和陝西的經濟建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在石灰石礦山資源的剝離、開採、運輸等過程中,由於剝除了礦體表層土壤,破壞了地表植被,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現象;另一方面產生大量揚塵,影響大氣環境質量和周邊植被正常生長,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城市形象以及周邊羣衆的正常生產生活。爲整治礦山開採秩序,耀州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改善礦山環境質量和生態面貌。可由於歷史等多種原因,成效不盡如人意。

2016年,耀州區全面開展了非煤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就此,一場全區動員,從生產源頭到全過程的耀州區史上最大規模的鐵腕治理非煤礦山環境污染活動拉開帷幕。

日前,三秦都市報記者隨同耀州區綜合治理督查組人員連續走訪了該區多家水泥廠、採石場及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現場,通過採訪生產單位、施工單位、村民等,詳細瞭解了該區在這次非煤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治理後的礦山看着順眼多了”

第一站來到孫塬鎮冀東水泥銅川有限公司石灰石原料場,只見足有三四個足球場大的採面已基本被黃土覆蓋,部分覆蓋過的地方已種上花草樹木,遠處剝落的山崖覆蓋着綠色的防塵網,灑水車在石料運輸路上灑着水,有工人正在安裝噴淋降塵設施。該公司總經理王飛介紹,公司自接手原秦嶺水泥廠後,首先就是根據耀州區環保要求,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採取的措施有:對礦石採空區進行回填覆土,種植綠色植物恢復地貌,建景觀小公園;對廠區採用人工和高效吸塵車清理道路衛生,定期灑水降塵;對現有生產線環保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安裝收降塵設備,有效減少粉塵污染等。一年多來,公司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就有四五千萬元。

據當地村民說,水泥廠在這裏都有幾十年了,開始是人工放炮炸石,後來是機械採石,每天轟轟隆隆,塵土飛揚。過去不太注重環保,只管採石不管保護,確實破壞環境。這兩年好多了,通過治理,礦山已經有了很大改觀,看着順眼多了。

據督查組人員介紹,2017年至今,耀州區環保局對全區水泥、石碴、白灰企業立案處罰21起,處罰金額126萬元。國土資源部門重點巡查已關閉的礦山採石點,防止死灰復燃和非法開採等行爲,對巡查發現的2起違法開採案件依法進行了處理,1起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起自行恢復到位,罰款4.12萬元,有效地制止了亂採爛挖現象。

“今年花在環保上的錢是歷年最多的”

在孫塬鎮惠塬村的大山深處,一排排高大的白色大棚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是陝西華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成的高標準密閉式物料大棚。大棚上寫着“綠水清水就是金山銀山”“大力增強環保意識 提高企業環保素質”的紅色標語,大棚內堆放着石料,上方的噴淋裝置正在向石料上噴水降塵。該公司生產負責人李耀成介紹,公司主要從事石料開採深加工等,過去都是露天生產、運輸、存放原料,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大。去年11月,公司董事長張全虎隨耀州區組織的礦山企業負責人赴安徽海螺水泥生產基地及礦山進行考察學習,對海螺水泥“廠區園林化、礦山生態化”的管理模式深爲歎服,原來水泥企業也可以這麼環保地生產。

回來後,公司高標準建設了5個密閉式物料大棚,加裝了噴淋設施,並在原有兩輛灑水車一輛吸塵車的基礎上,花費48萬元新購置了一輛清掃吸塵兩用車每天對生產廠區進行吸塵。同時,硬化了廠區道路,並對生產運輸線進行改造,實行全封閉作業,在回填區植樹4000餘棵,有效地減少了粉塵污染。

“公司今年花在環保上的錢就有1200萬元,是歷年來最多的。這些錢花得值!一個是有利於企業形象和發展,再一個有利於家鄉的生態保護,何樂而不爲呢!”李耀成說。

位於石柱鎮鐵龍村的鳳凰溝山大溝深,裏邊有一家原華山水泥廠關閉後的廢棄礦山。在恆益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場地,公司負責人高彥德介紹,他們是2016年接手的這裏,當時,原來的水泥廠已開採的山體滿目瘡痍,東一個坑,西一個溝,裸露的山體像癩痢頭,十分難看。公司按照耀州區政府“邊開採、邊治理”的環保要求,對已開採礦山進行了生態恢復治理,首先對棄碴場填埋覆土,接着進行綠化處理栽種花草樹木,截至目前,共恢復治理230餘畝,其中恢復填平棄碴場90餘畝,恢復治理採礦用地140餘畝,並栽植松樹、國槐等樹木2萬餘棵,林下種植苜蓿、蕎麥數十畝。

高彥德說:“我在好幾個地方開過礦,感覺在耀州區這裏環保抓得最緊、最嚴,兩年來,我們用於環保方面的投資就達6000萬元左右,比同期投入生產設備的錢都多!在今後的資源開發中,我們將嚴格執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堅持逐年開發逐年恢復,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自然生態環境相和諧,創建綠色礦山。”

據督查組人員介紹,耀州區通過引入國內水泥行業領軍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發展理念,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水泥廠及礦山企業負責人赴安徽海螺水泥生產基地及礦山考察學習,使大家對水泥企業及其礦山治理有了全新的認識,環保生產觀念進一步加強,從過去的“讓我做”,轉變爲現在的“我要做”。目前,鳳凰海螺水泥、陝西華騰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恆益建材廠等3家企業生態綜合治理走在了全區前列。同時,爲全面提升礦山企業基礎設施,從源頭抑制揚塵污染,區上投入2300萬元對孫塬區域10公里主幹道路進行了修繕改造,各非煤礦山企業累計投入資金1750萬元,硬化道路33.6公里。全區水泥、石碴企業及礦山累計投入資金174.5萬元,建設車輛沖洗臺15個;投資8026萬元,建設密閉式物料大棚近23萬平方米,並加裝了噴淋設施,以往“礦區道路和礦山塵土飛揚”的景像得到根本改觀,低塵化生產進程大幅加快。

將把廢棄礦山改造爲城市“綠肺”

據瞭解,耀州區與王益區交界處的一二三道溝,是銅川建材石碴的主要生產地,最多時有數十家大小廠家在日夜不停地生產運輸石碴。可當三秦都市報記者先後來到一二三道溝溝內時,並未見到一家採石場,而是看到了這裏正在搞“大動作”——進行礦坑回填、邊坡綠化治理、植被恢復等工作。只見溝內大多礦坑已被回填上黃土,種上了各種樹木花草,一些礦坑的溝畔坡地或用料石砌上了護坡,或用編織袋裝土壘砌成護坡牆,袋上扎眼種上草籽進行綠化。對坡度較大的地方,施工人員還引進了一種新型綠化方法,用機器將泥土和草籽噴塗到斜坡上,過一陣就會長出青草,達到綠化效果。

在二道溝施工現場,據參與這3條溝廢棄礦山綜合整治及區域生態修復項目的一位施工負責人說,剛來時,看到這幾條溝被採石場挖的確實慘不忍睹,山體岩石裸露,山下大坑連着小坑,幾乎沒有什麼植被。通過一年多的專項修復治理,現在已經基本像個樣了。他指着一處山崖下說,這裏曾是一個大礦場,礦坑就有40米左右深,填了不知道多少車土才基本填平,下一步就是在上邊種樹綠化了。

據附近村民介紹,前多年,這三條溝裏可真是熱鬧,一家挨一家的採石場每天炮聲不斷,噪音震天響,飛石都能落到村民地裏,很是怕人;由於車多路爛,一颳風或大車一過,溝內揚塵漫天,連人影都看不清。四處飛揚的礦塵,污染了村民種植的果樹,拿到市場賣根本沒人要。村民們早就盼着取締這些採石場。一位村民說:“以前也見過對這些採石場搞過整治,但過一陣又恢復了生產。這次是動了真格的,徹底拆了機器、拆了工房,從現在的治理情況看,這裏紅火了幾十年的採石場怕是成爲過去了。”

據悉,爲了對一、二、三道溝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耀州區按照“整體佈局、生態修復、綠化爲主、災害治理、兼顧經濟”的治理思路,採取工程和綠化相結合的方法,投資1.8億元對其中包括溝口及三條溝的整平綠化、開採邊坡治理復綠、廢碴堆治理綠化、水土保持治理(包括水保經濟林建設、梯田改造、谷坊壩)、蓄排水系統以及道路等進行大規模修復,目前已有了很大成效。

隨行的督查組人員說,近兩年的整治活動中,一二三道溝的廢棄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效果最爲明顯,可以作爲樣板在全區推廣。下一步,區裏有意將這三條溝打造成綠色長廊,形成耀州王益兩區之間的“綠肺”。

黃憲明 本報記者 崔戰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