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伴隨着發動機嗡嗡的聲音,183架日本戰機騰空而起,直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所在地珍珠港基地,在那裏它們瘋狂射擊、不停的投彈,直至整個珍珠港火海一片。

面對日本的突然襲擊,美國政府當即對日宣戰。1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更是在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強調美國的軍隊必須給日本一點教訓。

響應會議精神時任美國海軍艦隊總司令厄內斯特·金,批准了海軍參謀次長弗蘭西斯·羅爾用雙引擎的陸基轟炸機自航母起飛,然後轟炸東京的計劃。

考慮到航母無法過度靠近日本控制海域,轟炸機的來回飛行跨度將高達4000公里以上,美國特意邀請退役的精英飛行員吉米·杜立特負責具體執行。

吉米·杜立特在1922年9月4日曾僅用21小時19分,就完成了飛行3481公里,橫跨整個美國的“壯舉”,是爲美國家喻戶曉的飛行明星。

然而雖然負責執行任務的人手找到了,且還非常的優秀,但是飛機投彈之後,在那裏降落成爲了一個老大難問題,距離日本最近的前蘇聯海參崴原本應該是首選目標。

但是由於蘇聯人當時正跟德國在歐洲地區浴血奮戰,沒有精力和能力應對激怒日本之後兩面作戰的局面,所以以日蘇已經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爲由拒絕提供幫助。

迫於蘇聯人的不敢幫,美國只好將着陸點選到了跟自己交好的中國,計劃美軍在投完彈之後,直飛浙江境內尚未淪陷的機場,然後經重慶停留,最後返回美國。

1942年4月2日由杜立特牽頭的由16架B-25轟炸機組成的轟炸編隊,在第18機動艦隊、第16機動艦隊的護駕之下,從夏威夷出發直奔日本本土而去。

但是由於艦隊在距離日本本土1200公里處,被日本艦船日東丸號看到,爲了謹防消息走漏,讓轟炸計劃流產,杜立特當機立斷全員起飛,直撲東京而去。

然而雖然日本軍方得到了有大編隊美國艦隊靠近的消息,但是沒有料到美國人是要轟炸東京,因而東京幾乎沒有相對應的任何防禦措施,整個轟炸任務可謂一帆風順,沒有一架美國戰機被擊落。

但是回程之路天公不作美,天空時而起霧,時而下起濛濛細雨,杜立特的編隊根本無法準確判斷哪裏是預定降落點,逐漸的編隊分成了三批。

有的因油耗太快飛去了比中國更近的前蘇聯海參崴,有的非常走運的摸黑找到指定的將落點,但也有的悲劇了,飛到浙江沿海地帶沒有油了,被迫跳入了日本控制區。

但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友好的中國百姓,百姓在得知這羣高個子外國人是在打日本人,紛紛主動給他們找喫的,並掩護其到達非淪陷區的安全地帶。

其中象山南田島大沙村的村民鄭士明,更是爲了不透露所幫助的美國飛行員下落,而被問話的日本士兵打的不治身亡。中國人民用鮮血和汗水,爲美國轟炸東京計劃畫上了完美句號。

配圖來源網絡,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