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它成功地向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微軟。不對,是被刷新的微軟。如今,我們又有了一個形容企業轉型的新詞彙-「刷新」。要理解這個概念,我們至少先要明白「爲什麼要刷新?」以及「什麼是刷新?」

通常情況下,"新"是針對"舊"而言的。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在我們習慣了某種境遇、熟悉了某種環境、掌握了某種技能後,都可以稱之爲"舊"或者"傳統",爲什麼要打破現狀,一般都是因爲遭遇了某種困境、瓶頸或者危機,需要一些改變。如果沒法改變客觀環境,只有從自身想想辦法。

在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的帶領下,微軟選擇了刷新自己。這本書正是講述了微軟不斷追求新能量、新理念、新突破的過程,就像作者所說的“點擊刷新”。

我看過的上一個大型IT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還是《誰說大象不能跳舞?》,IBM前董事長郭士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成功帶領瀕臨倒閉的“巨人”IBM走出困境,並且重回行業領先。

IBM經歷過的微軟也經歷了,這個科技屆巨擘也曾掉過隊。作爲PC時代的霸主,微軟錯過了搜索、錯過了移動互聯、錯過了社交媒體,就連智能終端,也只能寄望於收購英雄遲暮的諾基亞來挽回點自尊。在微軟收購諾基亞的記者招待會上,諾基亞前CEO約瑪·奧利拉最後說了一句話——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爲什麼,我們輸了。”

微軟又何嘗不是。

1999年12月,微軟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全球所有公司市值的最高點。史蒂夫·鮑爾默,比爾蓋茨的接任者。他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激情和感染力,在他執掌微軟13年間,微軟員工數增加了3倍,年營業收入增長了4倍,年利潤總額增長了10倍。

然而,漂亮的數字仍然無法掩蓋戰略的缺位。千禧年後的20年被定義爲「互聯網時代」,微軟卻一次又一次地與機會擦肩。在必應上不斷燒錢,卻依然在搜索上輸給了谷歌;在移動操作系統上,完全輸給了安卓;在多媒體領域,被奈飛超越;雲計算則成了亞馬遜的天下……

科技巨頭成長最快的時代好像成了這家企業的噩夢,微軟市值一路下滑,到2013年時僅剩不到一半,大廈將傾。

危難時刻,印度人納德拉出任微軟第三任CEO,他的使命只有一個:拯救微軟。這位低調的CEO並沒有令人失望,這4年他刷新了微軟,而微軟也不斷刷新着人們對它的認知。剛剛過去的2018年,微軟超越了蘋果、亞馬遜,成爲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而且他們還在延續這個態勢。

“鳳凰涅槃”的背後,納德拉以及新的管理團隊功不可沒,三條卓有成效的管理法則:

  • 一是管理競爭。要不遺餘力地去競爭,即便是面對不確定性和威脅時也要充滿鬥志和激情。商業世界裏,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
  • 二是管理團隊。要把團隊放在優於個人地位和榮譽的位置上,這是管理者的天職,也是建立羣體戰鬥力的核心。
  • 三是管理目標、信心和文化。要讓每個人都展現出最優秀的一面。

讀完整本書,我將“刷新”整理出3句話,分享給所有處於“轉型焦慮期”的人們,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1.刷新使命,尋找新的意義。

意義,是我在2018年思考最多的事兒。

千萬別小看人們對於“意義”的重視,高手善於讓大家找到工作的意義,這纔是激發活力的源泉。納德拉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他不停講着“同理心”的故事,其實就是在喚醒全體管理層和員工心中的使命感,讓大家明白微軟的使命在於“賦能他人,成就自己”。

使命是什麼?共識。

對領導而言,通過命令達成的共識並不是真正的共識。任何機構建設都源於清晰的、既能自上而下也能自下而上推動進步的願景與文化。如何建立共識?納德拉的方式很聰明——使自己保持在“對話”的狀態,充分聆聽各級員工的聲音,嘗試用同理心去理解,再用同理心去影響。

他明白,在這種超大型的企業裏,一致性的重要性是要勝過完美的。

爲了建立並保持共識,納德拉和他的管理團隊建立的新的規則:

  • 就使命感、世界觀和商業及創新願景進行明確的、定期的溝通。
  • 自上而下驅動文化變革,讓合適的團隊做合適的事。
  • 建立耳目一新、出人意料的夥伴關係,共同做大蛋糕,並做到客戶滿意。
  • 時刻準備趕上下一波創新和平臺變革浪潮,在“移動爲先,云爲先”的世界裏尋求機遇,並快速執行。
  • 堅守永恆的價值觀,爲普通大衆重建生產力和經濟增長。

2.刷新認知,尋找新的方向。

雲服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計算經濟。僅需一次人工操作,雲服務就可以用標準方式匯聚計算資源,並自動執行維護任務。基於自助式的即買即付模式,它可以彈性擴展或收縮。雲服務提供商在世界各地投建龐大的數據中心,然後再以較低的價格租賃給每個用戶。這就是雲革命。

微軟不能錯過這次機會,納德拉立即意識到要充分發揮微軟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打造在線的、基於雲平臺的、主要是手機等移動設備訪問的業務。他努力打破了原有STB部門的路徑依賴,讓他們先放下Windows服務器和SQL服務器業務,而是轉向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發展迅猛的雲業務上去,將Azure從邊緣業務拉到了STB的主航道。

雲使得流動性成爲世界的主流,構成了移動互聯的大地。第二步就是建立與之匹配的體驗和能力。混合現實、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成爲了微軟三大主要技術演進方向,也是微軟對未來下的“賭注”。

一個可能的方向是,藉助混合現實將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合二爲一,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彌補人類自身無法企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用量子計算來解決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的計算問題。這不正是微軟“賦能於人”的使命麼?

3.刷新文化,尋找新的領導力。

轉型,先從轉變文化開始。這種思路看起來倒是更加符合東方人的氣質,納德拉認爲“文化一種社會無意識”,在我看來這就是大組織的習性,在不刻意的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做出選擇。文化變革是艱難的,也是痛苦的。抗拒變革的根本原因就是對未知的恐懼。房間裏的灰犀牛就在那裏,卻無人問津,這多可怕。恕我直言,現在有多少大組織都是這樣

對於不確定性,納德拉的方式是用成長型思維來應對。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固定思維,始終在追求那些看似確定的機會。但對未知的恐懼會讓我們失去方向,有時還會陷入惰性的死衚衕。其實讓我們明白了“一切都有變數”的時候,我們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坦然和淡定,也會獲得寧靜的力量,我們不會因爲那些起落沉浮而反應過渡。這更應該是領導者的責任。

領導者必須知道該做什麼——以創新直面恐懼和惰性。

在納德拉看來,有三條領導原則:

  • 第一、向共事的人傳遞明確信息。
  • 第二、領導者要產生能量,不僅在他們自己的團隊中產生能量,而且在整個公司產生能量。
  • 第三、找到取得成功和讓事情發生的方式。推動人們參與他們所喜歡的和渴望去做的創新工作;在長期成功和短期勝利之間找到平衡;以及在尋求解決方案時要超越邊界,建立全球化思維。

當一個組織接受了某種共識,並按照新的文化去發展,迸發出的能量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文化轉型的要義。

這本書的核心是人,一直在用「人的邏輯」和「人的界面」去思考和理解這個世界。就像書裏說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社會,在到達某一個點時,都應點擊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生命力、重新組織並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很慶幸自己在2018年做了重回北京的決定,也對自己的整個工作生活來了一次“刷新”,雖然過程也很艱辛,但我始終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我是顧嘉,和你一起升級認知、改善行動、達成目標。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所啓發,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精彩觀點,也歡迎將文章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