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痛點破解難題,餘杭街道在深化“三服務”工作中爲居民辦實事——通訊員 吳夏雨 餘新研 困擾通怡花苑居民14年的“刺心事”終於解決了

通怡花苑一期車庫分配搖號現場

“我的車買回來10年了,以後終於能停在自家小區的車庫了!”家住餘杭街道通怡花苑的丁先生高興地說。不久前,他終於通過搖號的方式,和小區的其他住戶一起順利買到了小區的車庫。

從提前一個月完成車庫的清理騰退順利移交,到再次成功完成搖號購買,這也標誌着困擾通怡花苑幾百位住戶的停車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這項工作是餘杭街道今年以來不斷深化“三服務”工作,切實爲羣衆解決問題所取得的一項成果。在此之前,因爲各方面原因,該小區車庫的問題已經懸而未決14年。

通怡花苑是浙江省重點水利基礎建設項目“通濟橋退堤擴孔水利工程”的拆遷安置房,在2004年就已經交付使用。該小區一期車庫曾於2005年搖號出讓,因各種原因僅出售14間,遺留98間車庫陸續被居民佔用。

“小區明明有車庫卻沒辦法用,只能去公共停車位或者別的小區‘打游擊’,特別麻煩不說,還經常沒位置。”尤其是近年來,私家車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普及,停車的矛盾,也日益顯露出來。多年來,小區的住戶對這一難題提出過多次意見,但受限於拆遷安置遺留問題及資產權屬等多重因素,區級部門、街道、社區多次協調處理未果,車庫問題成爲橫亙在黨羣融洽關係中的“刺心骨”與歷年信訪投訴的“焦點”。

今年,餘杭街道以“三服務”活動爲契機,緊盯痛點,堅持問題導向,把通怡花苑車庫遺留問題納入問題清單,立下“軍令狀”、排定時間表,堅持黨建引領、屬地負責、上下協作,終於成功化解了這樁懸而未決多年的車庫遺留問題。

被佔了14年的車庫要順利騰退並重新分配,難度可想而知。爲此,餘杭街道以深化“三服務”活動爲工作抓手,迎難而上,專門成立街道通怡花苑車庫處置指揮部,明確責任到組、細化任務到人,逐一制定車庫處置方案、安保方案、搖號方案,分工協作,瞄準問題癥結開展工作。同時注意發揮調研員等“老鄉鎮”和骨幹力量“人頭熟”優勢,對一期300戶居民逐一認領,包乾到戶進行攻堅。

由於車庫處置歷時較長、各部門經辦幾經轉手,部分業主對車庫權屬問題也存在異議,餘杭街道落實專人,與國資、林水、住建(規劃、房管)、檔案、保障房公司、公證處等可能涉及的部門逐個、多次上門對接,多方查找資料以確保車庫處置“有理有據”。經多次協調,餘杭區國資辦終於於2018年12月將車庫資產整體劃轉給街道。

在廣泛走訪基礎的上,街道對報名參加搖號一期197名戶業主提供精準服務,結合“週三夜訪”“民情直通車”等載體,“一對一”走訪宣傳車庫處置的法律意義、安全作用和民生價值,瞭解業主真實想法、實際需求,做到“有問必答、有訴必應”。

“工作中我們也遇到了個別有意見且言語較爲激烈的業主,我們只能多次上門解釋、主動協調停車問題,以求徹底解開業主心結。”街道工作人員說道。

經多方努力,這批車庫最終提前1個月全面順暢完成車庫移交。

下一步,餘杭街道計劃將餘杭區國資辦一併劃轉的通怡花苑沿街1間2層房屋及周邊1 處街道所屬房屋無償交由屬地社區使用,作爲通怡花苑網格支部活動陣地及老年人活動中心,並積極籌備組建小區業委會黨支部,加強凝聚力,提升組織力,切實以黨建引領推動小區協商議事,實現自治共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