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記者 徐銀 康玉湛)作爲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解憂雜貨鋪》《白夜行》《黎明之街》近年來已被陸續搬上中國的戲劇舞臺並收穫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星在文化與繆時文化2018年年度劇目發佈會18日晚在上海舉行,現場宣佈東野圭吾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信》即將以中文版音樂劇的形式與中國觀衆見面。

東野圭吾授權音樂劇《信》中文版也在當晚的活動現場舉行了簽約暨發佈儀式。 供圖

繆時文化堅持“每年一部原創音樂劇”的理念,當晚宣佈推出第四部原創音樂劇——《月亮與六便士》。據悉,該劇改編自毛姆同名小說,故事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着廣闊的生命視角。該劇將於2018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進行首輪演出。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作爲年度大戲,東野圭吾先生授權音樂劇《信》中文版也在當晚的活動現場舉行了簽約暨發佈儀式,宣告《信》的正式引進並將製作中文版,東野圭吾作品也將再一次以舞臺劇形式與中國觀衆見面。

活動現場大合影。 供圖

據悉,音樂劇版《信》是東野圭吾日本唯一授權,製作成的一部音樂劇作品,已於2016年1月在日本東京首演,2017年二輪巡演依舊場場滿座,口碑爆棚。談及爲何會選擇東野圭吾的《信》這部作品來進行中文版的製作,繆時文化創始人張志林表示正是因爲作品本身題材的與衆不同,“《信》是東野圭吾首部將筆觸深入到罪犯家屬心靈的作品,已經跳出類型、流派的格侷限制,兼得犯罪小說、成長小說、社會問題小說之趣,是部集大成的作品”。

當然,對於此番中文版《信》的打造,張志林直言壓力和挑戰不小,“如何讓大家聽得明白並且聽得舒服,然後還能進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人物角色當中,難度不小,並且它其實有自己的標準在,你要在固定的大框架的束縛下作出自己的特色,用中文版去展現,挑戰真的挺大的”。

據悉,中文版《信》將於2018年10月3日至7日在上海ET聚場進行首輪演出,12月二輪加演場也已確定,隨後將啓動全國巡演。

除了兩部年度大戲,繆時文化還公佈其將佈局音樂劇培訓板塊的計劃,力爭打造“全民音樂劇”概念,讓更多非專業的喜愛音樂劇的人都能登上舞臺,展現自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