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機蓬勃,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氣溫回升,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調節外,飲食調養也特別重要。明代名醫李時珍主張春季食物 “雜合而食”的原則,巧配五味對身體很有好處。甜 味 補 脾

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剋,春天肝旺會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喫些甜味的飲食,補充人的脾胃之氣。

喫 酸 養 肝

按照中醫五行的觀點,肝屬木,與春相應,肝氣在春天最旺。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因此要適量喫一些酸性食物。溫 補 陽 氣

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宜多喫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抵禦疾病的能力增強。養陽的食物大多性溫,有牛肉、羊肉、姜、蔥、土豆、韭菜、紅茶等,這些食物不用一次喫很多,每天搭配喫一些就可以。

味 淡 滋 陰

春天裏,應向清淡的方向轉變,多食蔬菜是春天的養生要訣。春天的韭菜是最鮮嫩的,菠菜能養血滋陰也非常受歡迎。野 味 解 毒

在春天野菜當令的季節多喫一點,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薺菜是最常見的一種野菜,其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2.5倍以上,維生素B2含量高於雪裏紅,居蔬菜之首,馬齒莧含有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素,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預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