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新闻你也看了吧,轻卡超重上户的问题很严重,刚才我们打电话问了'线人',目前检测线还没接到通知,所以今天我们必须把前几天卖出去的超重车型全部上户。上户前经销商给超重轻卡“瘦身”是常有的事儿,各种拆零件,再加个上户“专用”货厢,只要不超过4.5吨,就能上户。

5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将“轻卡超重”这一行业普遍问题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新闻一出,一夜间整个轻卡行业都“大地震了”,按照央视的惯例,被曝光点名就等同于被“判死刑”。比如最近的奔驰漏油事件,4S店完蛋了,视觉中国被曝后,股价暴跌,基本是无翻盘机会,那这次轻卡被曝,最先“受伤”的恐怕就是经销商了吧。

央视定律:被点名的都完蛋了!超重轻卡立刻停止销售

22日,我们联系了重庆某轻卡经销商,见面后明显可以感觉到总经理的“忧伤”,一个个电话拨出,一条条微信回复,这是生意好到爆炸吗?

事实上他并不是在为卖车繁忙,而是为了把前几天卖出去的“超重轻卡”顺利上户。

央视定律:被点名的都完蛋了!超重轻卡立刻停止销售

“昨天新闻你也看了吧,轻卡超重上户的问题很严重,刚才我们打电话问了'线人',目前检测线还没接到通知,所以今天我们必须把前几天卖出去的超重车型全部上户。“ 看得出来,今天不仅是他们,很多经销商都在把握“最后的机会”。

轻卡超重是市场需求

超重轻卡从何时开始兴起?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厂商的宣传口号“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超重轻卡的出现,就是因为市场需求而出现的。

大约在2012年之前,80%的轻卡都是“老实人”,油刹、小轮胎、窄体驾驶室、小吨位车桥是主流配置。此后,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以“大马力、加强型、大吨位、承载强”为卖点的车型。

2015年,行业开始出现“蓝牌十吨王”这一宣传名词,顾名思义,它就是专为重载而生的车型。

回归到终端市场,用户之间是有竞争机制的,你一趟拉5吨,那他一趟就能拉10吨,为了生存那我就必须干到15吨.....这种竞争也同样被附加到了主机厂,你出5吨车我就出10吨车,什么品牌轻卡拉的多,用户也就买的多。

央视定律:被点名的都完蛋了!超重轻卡立刻停止销售

宽体驾驶室、3.5L以上排量的发动机、9XXmm宽车架、5吨以上后桥、8.25轮胎、气刹制动.....看似一系列的配置升级,实际上也是重量的增加,这也逐步导致了如今轻卡超重。

大部分问题花钱解决

古语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超重轻卡上户亦是如此!上户前经销商给超重轻卡“瘦身”是常有的事儿,各种拆零件,再加个上户“专用”货厢,只要不超过4.5吨,就能上户。

严重超标重怎么办?这时候人脉的重要性就展现出来了,我这些年接触的规模较大的经销商,100%跟当地检测线“有染”,逢年过节送个......总之,只要Money到位,你给个轮子,都能给你上整车户。

央视定律:被点名的都完蛋了!超重轻卡立刻停止销售

经销商有隐瞒吗?实际上对于《焦点访谈》上那几个用户,我个人是很鄙视的,你买这个车时,经销商基本都会告知超重情况的。还有,你的需求就是拉超载,怎么就成了受害者?

市场是透明的,有大把的配置窄体驾驶室、油刹、3吨桥、7.00轮胎的不超重轻卡,你为何不选?还不是满足不了你超载的需求,初心就是想超载,何来正义公平?

倒逼机制,再有品性的品牌也扛不住

其实如果大家有记忆点,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各家企业“重载轻卡”推出的时间节点。

车企也是有品性的,在重载轻卡泛滥之前,部分企业其实并没有立刻推出重载车型,始终坚守生产标载车型的原则。

在重载轻卡大卖的时代,谁家没有谁家就惨:“你知道一级经销商3个月只卖70台车是什么样的感受吗?”经销商卖不出去车,就开始向上打报告。经销商意见越来越多,销量连续下滑,这都是逼迫车企推出重载车型的原因。

截至22日晚6点,多品牌轻卡主机厂开始下达通知,内容多为“立刻暂停超重轻卡销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