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參觀者體驗uisee馭勢無人駕駛汽車新民晚報記者陳夢澤攝(下同)

從安保到服務、從教育到醫療,機器人已經全方位進入生活,成爲上交會的亮點技術和產業。作爲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技術貿易展會,爲期3天的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今天上午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來自全球的頂級技術聚集展會,打造科技與資本、服務和市場對接的舞臺。

圖說:OLLY視覺交互個性機器人

機器人云集上交會

“寶寶最近喫的有點多,胖得都擠不過去啦,你能讓一讓嗎?”在雲跡科技的展位上,機器人云帆的一番話,引來圍觀羣衆大笑。在上交會現場,雲帆和觀衆進行着智能語音對話,介紹上交會的最新訊息,還能導覽指引。

雲跡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支濤告訴記者,雲帆已經進入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等多個場景工作。“通過內置的10餘萬條法律信息,幫助法院工作人員導訴、立案,還能通過它給法官留言。”

另一臺“跑腿送物機器人潤”則在酒店、公寓、寫字樓等找到了“工作”,提供運送物品、迎賓帶路和信息宣傳的服務。在其已經進駐的如家精選酒店裏,潤可以帶着客人點的外賣,自行乘坐電梯,來到客房門前後撥通電話,語音提示客人開門取餐。根據雲跡科技的統計,24小時在崗的潤如果一天服務30次,每次8分鐘,一年下來可以節約人類服務時長86400小時,等於180個工作日。前不久它還“入職”了韓國首爾的酒店,首次邁向海外。

上海方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室外巡查機器人,則擁有智能巡查、發現、處置等能力,可以重點替換夜間巡邏崗,力求達到時間無間隙、監控無死角、處置無延遲的目標。“不管是什麼天氣,它都可以在室外巡查,實現聲光報警、警告喊話和噪聲驅離等功能,處置非法入侵,進行拍照錄像。機器人還具有自身狀態檢測的能力,包括自動測繪環境和規劃路線。”

上海大學帶來的康復機器人iReGo則能爲患者提供康復訓練,使其獲得更強的生活自理能力。上海大學教授郭帥介紹,目前我國有1100萬腦卒中倖存者,80%適合購買個人工康復機器人。但國外的高端康復機器人佔據主要市場,動輒百萬級的售價使得大多數患者無力承擔。而iReGo是一款面向家居訓練的、價格低廉的小型助行訓練機器人,可以完成高端康復機器人80%核心訓練,其遊戲訓練模塊可以提高患者的參與度。

圖說:find智能鋼琴可讓愛樂者在家學鋼琴

多次參加上交會並不斷升級換代的小i機器人已經在應用市場“如魚得水”,記者瞭解到,國內大多數的銀行、證券、保險企業都是小i的客戶。在建行發佈的統計數據中,由小i提供技術支持的智能客服系統“小微”三年累積服務用戶人次達10億。而在智慧醫療方面,“一婦嬰小依客服機器人”、“ 仁濟醫院智能問訊機器人系統”已經上線,患者可以通過線下、線上多種渠道詢問就醫相關問題,完成分診、掛號等服務。

圖說:展商現場演示膠囊胃鏡機器人

從“刷臉”邁向“識人”

近年來,安防領域的人臉識別技術正走向成熟,參加上交會的雲從科技介紹,他們已經研發出了火眼人臉大數據平臺等智能化系統,爲公安部抓捕嫌疑犯提供技術支持。

“發生案件後,利用‘以圖搜圖’對嫌犯進行身份確認,隨後針對道路卡口、重點場所的搜索得到嫌疑人軌跡,發現他後進行實時報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系統可以24小時運轉,已經在24個省上線實戰。

而云從科技在行人再識別技術上的突破,讓中國國產人工智能技術即將從“刷臉”跨到“識人”的新紀元。這項技術在Market1501,Cunk03,Duke三個數據集刷新了世界紀錄,其中最高在Market1501上的首位命中率達到96.6%,讓行人再識別技術在準確率上首次達到商用水平。“行人再識別技術是目前視頻監控的熱門研究方向,綜合運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技術。作爲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補充,它可以對無法清晰拍攝人臉的行人進行跨攝像頭連續追蹤,增強數據的時空連續性,在零售商超、公共安防、圖像聚類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場景。”

今年3月,雲從科技還與津巴布韋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津巴布韋的機場、安防等領域引入人工智能項目。這是中國人工智能技術首次出口到非洲,也是推動“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

智能毛巾能變色

沾染到了油脂、汗液的地方變成紅色,用肥皂洗乾淨後又恢復成藍色,記者在上交會上看到了首款可以感知清潔度的智能毛巾。上海捻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文斌告訴記者,這款智能毛巾採用其自主研發的生態感應技術,該項技術跨越微生物學、紡織材料學、染整學、化學等多學科知識,旨在通過可視化的方式,讓使用者對紡織品的清潔度有直觀感知,提醒人們及時清潔,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

“當一定量的污染源,如油脂、汗液和細菌代謝物等,沾染生態感應織物後,纖維表面的分子結構將發生重新構象,進而觸發織物顏色的轉變。”除了可以應用在毛巾上,牀單、嬰童服飾、內衣物等對清潔度要求較高的紡織品上都可以應用。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