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日發文表示,美國商務部日前宣佈,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事件在輿論場上引發深入討論,出口禁運觸碰到了中國通信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的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禁售7年對應的正是2025年,美國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紐 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中國製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這些年來,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爲的麒麟芯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龍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飛上太空,而藍牙音箱、機頂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國產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領域,國產芯片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此次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切膚之痛。

面對技術壁壘,不能盲目悲觀,特別不能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當此之時,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一位投資人如此評論道。確實,如果能夠痛定思痛,加快推進互聯網和信息產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併產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1、芯片概念股

2、人工智能概念股

3、5G概念股

4、物聯網概念股

5、大數據概念股

6、智能製造概念股

(資料來源:安信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