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國協助日軍開始建立傘兵部隊,日本人稱之爲“挺身落下傘部隊”,但日軍空降兵組建後,由於軍事思想守舊,戰術水平一直處於小兒科狀態,在多次空降作戰中,不僅沒有取得多大戰果,反而事故頻頻,損失慘重,成爲二戰中最短命的空降部隊。

二式小銃,即二式傘兵步槍,是日軍傘兵部隊的制式步槍,槍長1.118米,槍重4.035公斤,口徑7.7毫米,5發內藏式彈倉,初速每秒750米,表尺射程2400米,最大射程3800米。

傘兵作戰,最適用的本該是火力猛,短小精悍,攜行方便的衝鋒槍,但由於日本軍部不相信衝鋒槍,認爲百發一中的衝鋒槍,不如一發一中的步槍,加上迷信武士道,又捨不得花子彈錢,於是想到了製造傘兵步槍的主意。

在幾種制式步槍上打轉,日軍先後測試過摺疊式槍托的三八式卡賓槍、旋入槍管的九九式步槍,但均不合傘兵用。

1943年,才採用了基於99式步槍發展出來的拆卸式步槍二式小銃,即二式傘兵步槍,第一把可以輕易的拆卸成二段的量產軍用步槍,這也是駭人聽聞前無古人的創舉。

此槍唯一的優勢是發射7.7毫米友坂子彈,比三八大蓋的6.5毫米子彈口徑大點,殺傷威力大點,該槍僅在名古屋造兵廠生產,共生產了22000枝二式傘兵步槍。

此外,日軍還擁有一型試驗性質的傘兵步槍,即友坂一型傘兵步槍,友坂一型只造了300百把左右,這在世界上都相當罕見,既然只造300把,當然不是制式傘兵武器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19日於杭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