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其一 》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行路難三首》中的第一首,寫於李白遭受讒毀被排擠出長安時。這首詩主要抒發了詩人因政治道路上的艱苦重重,而產生的憤懣之情,表現了詩人對自己遠大抱負的堅定,以及對人生前途的豁達樂觀。尤其是最後兩句,看完讓人熱血沸騰,值得珍藏!!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四句主要記述了詩人即將離開長安,朋友設下盛宴餞別的情形。“鬥十千”,“直萬錢”,體現出了朋友對李白的深情厚誼,不惜花費重金設宴餞別。後兩句則描繪了李白喝酒時的神態,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反映了這位能“一飲三百杯”的詩人內心中的苦悶和抑鬱。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詩,緊承前面的“心茫然”,也從正面描寫了詩題“行路難”。“冰塞川”和“雪滿山”都是詩人用來象徵在人生道路上會遇到的艱難險阻。對於李白來說,好不容易入京,本想一展自己的抱負,卻不料被“賜金還山”,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一樣。以比興來表達思緒,極易理解。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雖然詩人因爲被“賜金還山”,心境有些茫然,但從詩人“拔劍四顧”來看,詩人的性格就不是那種甘於消沉之人,他勢必有所追求。因此便有了這兩句詩中,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最後卻大有所爲的呂尚和伊尹。姜太公呂尚九十歲在渭水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雖然前有呂尚、伊尹的成功案例,增加了對前途的信心,但回到現實,回到眼前的時候,詩人卻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上的艱難,因此發出了一聲慨嘆:人生的道路崎嶇難行,歧途還多,到底哪一條纔是自己該走的路。詩到這裏,把李白內心複雜的情緒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處於氣餒邊緣的李白,還是憑藉着自己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擺脫了內心對於歧路彷徨的苦悶,發出了世間最自信和最有希望的聲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詩人看來,儘管前面的路艱難險阻,且歧路也很多,但終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實現自己的理想。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它揭示了人們在追求理想道時的,激盪起伏的感情變化,這是所有人共通的。因此,讀李白這首詩,我們是能夠確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變化,能夠看到李白對自己理想抱負的信心和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這些正是現在的我們所需要的,願看完熱血沸騰的你,能時刻燃氣鬥志,爲理想而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