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米蘭最初的嚮往,來自那個時尚大牌扎堆的時裝週。那裏的氣氛永遠是高冷的——面無表情的模特,和爲了看頭排秀而擠破腦袋的國內明星。當然,還有偶爾看不懂的高街服飾。

 

\

 

就在你以爲米蘭隨處走走都是腿長兩米的逆天超模,抬頭望去都是極盡繁複之美的哥特建築時,米蘭的西區的一處建築卻叫人大喫一驚——誰在這兒蓋了座花草房?、

 

\

 

 

\

 

如果你鼓足勇氣拉開門,會發現一個鶴髮帶着墨鏡的中年女人,帶着矜持驕傲的微笑,坐在某處喝咖啡。不出所料,這座看起來古老的房子,果然別有洞天。

 

\

 

 

\

 

這個女人就是這裏的主人,被稱爲設計教母的Rossana Orlandi。這裏最特別的是,隨着四季變化,包圍着整個房子的植被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所以一年四季,每時每刻,你都能看到這座房子不同的樣子。

 

\

 

 

\

 

 

\

 

 

\

 

 

\

 

這個花草房,雖然外表看起來老舊,如果放在中國可能是“茅草房”級別的陋室,但這裏其實是新銳

設計師的孵化器。即使你走遍這個花房,也猜測不到這裏的本來面目是一家“商店”。因爲那些看起來奇形怪狀充滿設計感的傢俱,竟然真的可以用。而且,每一個都是出自當今名聲赫赫的新銳設計家之手。

 

\

 

 

\

 

 

\

 

 

\

 

如果運氣夠好,遇到那裏在舉行派對,小小的花草房室外被擠得水泄不通,一羣怪咖喫得毫無形象。別驚慌,這些人的作品可能剛剛賣出天價,他們就在這裏與同行交流顯擺一下。

 

\

 

 

\

 

在高冷的時尚之都,建個花草房已經夠格格不入。做生意又做得藝術性十足。這裏很難讓人不想起劉禹錫那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陋室。商業和藝術之間,從來都沒有牆,只要店主逼格夠高,在米蘭街頭的茅草房也能變身高大上的藝術展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