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所面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開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開放是中國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門會越開越大,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並且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發佈以來,迄今爲止中國已建立了109個智能製造試點項目,到2017年中,平均生產效率提高了38%、運營成本下降了21%。我國對外資進一步開放製造業,同時“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支持政策同樣適用於在華外資企業。這表明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政策支持的方向,不僅有助於我國充分利用外資,做強實體經濟、推動製造業升級,還將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全國範圍內的工業製造升級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融民信專家對記者說:“中國作爲製造大國,目前在利用尖端科技、精良的工藝及高效的服務在改革中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向產業鏈上游挺進。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注點放在質量提升和可持續發展上,創新成爲發展的趨勢。中國製造2015“戰略得益於數字化的快速發展,數據應用與供應鏈、製造和分配過程。數字化及智能化的運用不僅提高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成本。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中融民信時刻關注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因爲製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主體,隨着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製造業正在成爲提高發展質量的主戰常中融民信積極拓展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及增加客戶多方體驗來助推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以技術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在剛結束的兩會上,國家領導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從工信部瞭解到,我國將會加強政策法規WTO合規性審查,對於“中國製造2025”政策給予更大的支持,依法給予外資企業同等待遇;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領域國際化佈局,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職能製造、工業互聯網、5G、中小企業、民用航空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我國逐步加大對外開放的格局,全面開放製造業,同時保護知識產權,並且進一步調寬准入,加快外商投資法律法規的調整等措施都是爲了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使中國人民生活向高質量發展,促使我國製造業發展能夠與國際環境高度一致、高度相關,能夠做強實體經濟、推動製造業升級,在國際上能夠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經濟面臨新的問題及調整,同時也存在新的機遇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