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日綱本想定都天京後可以晉爵爲王,畢竟當初離首義封王只差一步之遙了,沒想到楊秀清卻嚴控着晉級的節奏,秦日綱無法跳過侯爵這一等級,封王路上又多了一步臺階,相比之下,比他小10來歲的翼王石達開佔盡先機,省了這般折騰。當秦日綱部走到安徽舒城楊家店時,和堵擊的清軍幹了一仗,太平軍落敗了,於是秦日綱以此爲藉口退回天京,稟東王楊秀清說:“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

太平天國秦日綱爲什麼被封“燕王”,意義何在?

秦日綱也是太平天國裏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中排名第七,從天王洪秀全算起,依次爲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除了這首義六王,再就是老七天官正丞相秦日綱了。

太平天國炮灰秦日綱爲什麼被封“燕王”,意義何在?

秦日綱和石達開是老鄉,都是貴縣的實力派,但是他入夥時帶去的人馬少於石達開,所以其股份不夠進入董事會,貴縣這一大山頭就被石達開給代表了。不過,秦日綱坐上第七把交椅也算是位高權重了,除了董事會的六王,他排第一,即百官之首。癸好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軍攻佔南京,九月,秦日綱晉爵頂天侯,又是天國第一侯。

太平天國前期,哪怕是定都天京了,東王楊秀清還是嚴格按照法令來管理國家的,上下賞罰分明,百官信服。這和後期洪秀全主導的濫封徇私比起來,真是高低立判。在楊秀清的治下,部下加官進爵受到嚴控,嚴格按照功勞來評定。秦日綱本想定都天京後可以晉爵爲王,畢竟當初離首義封王只差一步之遙了,沒想到楊秀清卻嚴控着晉級的節奏,秦日綱無法跳過侯爵這一等級,封王路上又多了一步臺階,相比之下,比他小10來歲的翼王石達開佔盡先機,省了這般折騰。

太平天國炮灰秦日綱爲什麼被封“燕王”,意義何在?

秦日綱那時的封王之路不容易,沒個三年五載的肯定不行,而且還要不斷立大功。爲何呢?因爲楊秀清會嚴控封王,原有的首義六王已經夠多了,要不是他魄力大,能天父臨凡,根本無法掌控軍國大事,雖然西王、南王已經戰死,但是還有北王、翼王。不到萬不得已,楊秀清是不會再封王來給自己找麻煩的。當然,天王洪秀全不是這麼想的,他或者說還有北王等,都不願意東王楊秀清獨攬大權,特別是洪秀全,自從南王和西王戰死,他制衡楊秀清的棋子和籌碼明顯不夠了,所以他在找準機會,新封兩王來做彌補。這個兩個候補王就是老七秦日綱和老八胡以晃。

但是老七秦日綱和老八胡以晃軍事能力很一般,爲將不如林鳳祥、李開芳等,爲帥不如石達開。如果秦日綱善戰,估計北伐時令他做主將的可能性極大。癸好三年(1853年)四月,楊秀清令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等率兩萬太平軍精銳北伐,前期節節勝利,直抵天津,但是隨後兵疲糧盡,逐漸陷入絕境。楊秀清只好於甲寅四年(1854年)二月,派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率軍北上救援北伐軍。但是在五月間,曾立昌部被清軍全殲于山東臨清。

太平天國炮灰秦日綱爲什麼被封“燕王”,意義何在?

消息傳到天京,楊秀清等大驚,北伐大業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爲了最後一絲希望,楊秀清決定再派一大將去救援北伐軍,但是一時無人敢應,楊秀清只好把目光停留在了頂天侯秦日綱的身上,秦日綱猶豫不定。於是楊秀清想了個激勵的法子,封秦日綱爲王。他請示了天王洪秀全,洪秀全當然同意,順便還把近期表現不錯的胡以晃也圈定王爵。胡以晃攻克廬州,斬了敵將江忠源。

楊秀清找秦日綱談話了,說封他爲燕王,要他只管率軍北上救援林鳳祥部,這次是勢在必得,攻下燕京(北京),而且燕京就是你燕王秦日綱的封地!秦日綱答應了,他既有終於被封王時的喜悅,又有前途未卜的憂慮。

還沒來得及沒享受幾天燕王的福利,秦日綱就率兩萬餘太平軍出師了,他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如果路上很輕鬆就去,如果遇到困難就作爲藉口退回,畢竟不能當炮灰白死。當秦日綱部走到安徽舒城楊家店時,和堵擊的清軍幹了一仗,太平軍落敗了,於是秦日綱以此爲藉口退回天京,稟東王楊秀清說:“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

太平天國炮灰秦日綱爲什麼被封“燕王”,意義何在?

沒幾天北方來報,林鳳祥和李開芳的北伐太平軍全部覆亡。因此,楊秀清也沒把秦日綱怎麼樣,只是呵斥了一頓,改命他去安慶安民。

永宣感嘆,秦日綱這個王還是撿了不少便宜,豫王胡以晃在定都天京後至少還有西征之功,而秦日綱那段時間戰功不顯,封王是要他救援北伐軍,可以說是先給了王爵再讓他補功,結果呢,北進了幾百裏就退回來了。不過話又說回來,秦日綱從金田起義算來,還是有不少功勞的,雖然領兵能力不怎麼樣,但是沒大功勞也有些苦勞吧,此時封爲燕王,也不算太離譜,比後期的濫封王好得多了。

參考資料: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