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 DNA 報道,近日,Grab 與馬來西亞數字經濟有限公司(MDEC)達成合作,正式簽署了一份關於開展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的諒解備忘錄。

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是一個由 MEDC 領導的智能城市交通管理系統。該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幫助飛速發展的吉隆坡更好地規劃其城市交通需求。

Grab 馬來西亞區的主管肖恩·吳表示,“ Grab 的核心使命是爲像吉隆坡這樣的城市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廉價的出行解決方案。通過與 MDEC 等公司以及馬來西亞政府進行戰略合作,我們可以爲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提供有關整個地區的專業知識,以及每天由平臺上的司機產生的海量匿名數據。”

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將幫助城市規劃者、交通管理者在解決關鍵交通問題、提高應急服務響應時間、減少擁堵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作爲東南亞地區一馬當先的數字化首都城市,吉隆坡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和城市交通規劃,也將藉助該計劃,獲得各方的廣泛瞭解。

據東南亞媒體 Moving SEA Together 報道,每天,高達 250 萬東南亞人的出行決定受到 Grab 影響。作爲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交通網絡,Grab 能夠反映日常生活中司機和城市居民真正的出行情況,是各方獲取高效、準確的出行數據的重要來源。

Grab 提供的實時、匿名的交通數據,包括熱門的吉隆坡路線的交通速度和出行次數。這一重要數據來源,將聯合已有的吉隆坡市政府 500 個閉路電視攝像頭等視頻來源、300 個交通信號燈,社交媒體來源,以及地方交通部門和政府等交通信息來源,爲城市規劃者提供更全面的交通情況。

在使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交通數據處理時,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有望識別潛在的交通挑戰,並實時研發更優秀的城市交通預測建模、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統。

此前,Grab 參與的馬來西亞的各種公私合作計劃,都取得了成功。例如 2017 年東南亞奧運會期間,Grab與馬來西亞的東南亞運動組織委員會(MASOC)進行了合作。在這次運動會期間,Grab 不僅確保了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情況,也爲緩解交通擁堵做出了努力,且卓有成效。

吉隆坡的交通和擁堵情況是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世界銀行的《 2015 年馬來西亞經濟監測報告》,每天約有 500 萬人在巴生河流域發生交通擁堵。2014 年,馬來西亞人浪費在交通擁堵上的時間高達 2.5 億個小時,消耗經濟成本佔該國 GDP 的 1.1% 到 2.2%。自此以後,因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加嚴重。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Grab 正與我們攜手合作,進一步鞏固馬來西亞城市大腦計劃的成果。這是一項可以加速國家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發展、影響力不可估量的計劃。鑑於該計劃極其依賴於其數據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Grab 的加入,不啻於畫龍點睛。”

MDEC 的數據經濟主管卡爾·侯表示,“各個城市的情況都有所不同。Grab 分享的這些數據資源,將幫助我們的城市規劃者更好地瞭解每個城市和區域獨特的交通需求。由此,我們能夠根據實時交通數據,更高效地使用道路。我們的日常生活質量指數也將逐步獲得提高。通過這次攜手合作,我們必將推動馬來西亞的交通行業持續向前發展。”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