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晚11時許,一輛黑色比亞迪轎車,緩緩停至菏澤市鄄城縣孫樓村南側的麥地旁。觀察四下無人後,劉昌領從車裏走下來。

劉昌領自稱在鉅野縣太平鎮是“有頭有臉的人”。他經營殯葬公司10餘年,有一輛火化車,請專職司機開,包攬鉅野、鄆城兩縣,三四個鄉鎮的運屍生意。此外,他還擁有一家養殖場,“年收入能達到四五十萬。”

後備箱拎出撬棍、鐵鍬和裝屍袋,走向了一處墳地

偷盜屍體,一方面是受金錢所惑,另一方面是爲面子,“別人找你辦事,你替他辦了,就感覺臉上有光。”4月11日,在菏澤市鉅野縣太平鎮鎮政府附近,劉昌領向重案組37號回憶一年前的一起盜屍案。

他從後備箱拎出撬棍、鐵鍬和裝屍袋,打開手機探照燈,沿着田埂,向一處墳地靠近。

當地有“圓墳”的規矩,死者下葬當天,墳頭不會太大,“有的連棺材都蓋不嚴。”劉昌領稱,到第三天,死者家屬纔會添土,把墳丘加高、堆實,擴成1米多高的墳頭。

後備箱拎出撬棍、鐵鍬和裝屍袋,走向了一處墳地

他靠近的墳頭,正是一座還沒有“圓墳”的新墳冢。土堆約半米高,棺材上覆土不過一立方米。孫樓村當地一名村民介紹,新墳覆土稀鬆,很容易被挖開,且復原後不容易被發現。

52歲的劉昌領,手持鐵鍬揮舞了六七分鐘,墳丘裏的棺材便裸露出來。

棺材兩邊有凹形的鐵器固定,伸出來的兩頭帶尖,釘在棺材蓋和棺材側面上,像一把鎖一樣鎖住棺材,當地人稱爲“扒鋸子”。

後備箱拎出撬棍、鐵鍬和裝屍袋,走向了一處墳地

通過“扒鋸子”的分佈,他已經知道死者性別。“菏澤當地下葬,棺材上要釘五個‘扒鋸子’。男的左邊3個,女的右邊3個。”做了10多年殯葬生意的劉昌領說,眼前的這口棺材,左邊釘了3個“扒鋸子”,“埋葬的肯定是男屍。”

用撬棍把“扒鋸子”一一撬開後,劉昌領掀開棺材蓋,死者確實是男性。他拽出屍體,塞進裝屍袋。屍體並不重,“八九十歲的人死後,不過五六十斤,一隻手就能提溜動。”劉昌領回憶。

隨後,他把棺材蓋上,將墳頭復原,扛起屍體,連同工具塞進汽車後備箱,整個過程約半個小時。盜屍完畢後,劉昌領開車返回老家鉅野縣太平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