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馬永紅)4月18日,南充市川劇團、川北燈戲劇團走進儀隴縣宏德中學、新政小學、宏德小學、離堆小學,2個小分隊表演了4場精彩的演出,“生、旦、淨、末、醜”5種角色紛紛亮相,“唱、念、做、打”4大功夫淋漓展示。讓師生們近距離感受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的魅力。

伴隨着激越的鑼鼓聲,《射鵰、俏花旦》在新政小學拉開了演出的序幕。《峨嵋山月》《做文章》《櫃中緣》等節目連番上演,演員們不時與孩子們互動,掌聲不絕於耳。演員們幽默的動作、風趣的語言,逗得孩子們捧腹大笑,有的孩子不停地模仿着演員們的腔調,叨唸着臺詞。

《變臉》是川劇的絕活之一,作爲每場演出的壓軸戲登臺。記者在現場看到,身着蟒袍、頭戴金盔的演員“嗖”的一聲就變了一張臉譜,紅、黃、白、黑等各色相間、表情不一的花臉,讓臺下孩子們歡呼雀躍,他們舉着如林的雙手爲演員精彩的瞬間點贊。變臉演員走下舞臺,與孩子們親切地握手,孩子們爭先恐後上前與演員擊掌,現場熱鬧非凡。

節目演出中,主持人不忘在串詞中介紹川劇的歷史起源,流派,種類,技藝絕活,傳承戲曲文化精粹,普及戲曲基本知識,激發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情懷。

“第一次在現場觀看川劇表演,賞心悅目,不僅瞭解到川劇文化,還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多讀書才能做‘好文章’。”宏德小學的馬浩軒說。

據瞭解,自2017年12月“100場戲曲進校園活動”啓動以來,南充市川劇團已陸續深入到市內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演出,已演出30餘場,餘下場次將在5月中旬完成。此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發展。(編輯/吳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