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德兰海战前,国际上盛行马汉式的“舰队决战”学说,将主力舰集中起来打决战,一举击溃敌军作为致胜法宝,主力舰是海军的绝对主力。1916年5月31日凌晨1时,德国海军舰队在暗夜中悄然起航。

1916年5月31日凌晨1时,德国海军舰队在暗夜中悄然起航。这支舰队包括了海军最强力的27艘主力舰,规模相当于海军总兵力的九成。

而就在一天前,一支包括37艘主力舰在内,共计151艘战舰组成的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则从斯卡帕湾出发航向北海。两支舰队将在这天下午遭遇,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舰队主力决战。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英国是传统海上霸权国家,海军实力久居世界第一,维护着帝国在全世界的利益。19世纪末,德国作为传统陆军优势国家迅速崛起,并开始在海外寻求“阳光下的土地”。两国海外利益产生直接冲突,而这些利益是要靠强大的舰队来保障的。为此,德英之间爆发了长达30余年的海军军备竞赛。

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1888年登基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经济行将崩溃终于引发全国革命,威廉被迫下台。

作为后起之秀,德国海军的进步速度很快。德皇威廉二世是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之人,巨型战舰正对他的口味。在他的竭力推动下德海军陆续装备了一批先进的主力舰。截止开战前,德国海军共有无畏舰15艘,战列巡洋舰5艘。但毕竟英国海军家大业大,拥有无畏舰22艘,战列巡洋舰9艘,实力上远非德国海军可以相比。拥有优势的英国海军采取围困战术,切断海上运输通道。德国海军主力舰队难以主动出击突破封锁,只能始终蜗居于港内,处于被动。

1914年服役的“国王”号战列舰是德国战前先进主力舰的代表。舰长175米,宽29米。装备了10门305毫米口径主炮,14门150毫米副炮,10门88毫米副炮和5具鱼雷发射管,装甲最厚处达350毫米。

“巨人”间的决斗

1916年1月,原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冯-波尔上将因病去职。他的继任者是以争强好斗,果断执着著称的莱因哈特-舍尔海军中将,舍尔一上任就组织编写了《北海海上作战大纲》,强调德国海军要主动出击,力求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并且寻找适当的时机削弱英国海军的实力,使之不能威胁到德国的海岸安全。威廉二世对此大加赞赏,责令尽快准备舰队决战,“好好教训英国佬”,还亲赴舰队驻地鼓舞士气。

位于丹麦以北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是通往波罗的海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德军出海的重要通道。日德兰海战即在此处展开,所以也被称为斯卡格拉克海战。

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被德奥联军打的节节败退的俄军,请求英国海军肃清波罗的海海域的德国舰队,以便保障海上运输通道。英国海军剑指北海,和德国海军的战斗一触即发。

德国公海舰队行列。

5月31日凌晨,施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德国“诱敌舰队”驶向北海。舍尔则摔领主力舰队跟随在后,两队相距50海里。按照舍尔的计划,待这支“诱敌舰队”成功把英军主力诱导到伏击海域后,主力舰队将从两侧包抄,“诱敌舰队”则掉头杀一个回马枪。力求一次性击溃英国海军。

但德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英国情报机构此前在沉没的德军军舰上找到了德军密码本,舍尔的计划完全暴露。英国海军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拿出了大舰队的全部家当,也分为“诱敌舰队”和主力舰队两队。于一天前就开往北海等待德军的到来。

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舍尔海军上将。(1863-1928)

15时48分,双方前卫舰队交火,日德兰海战正式开打。英军前卫部队指挥官贝蒂中将性格勇猛好战。眼看德国舰队(“诱饵舰队”)后撤逃跑,他顾不上自己“诱敌深入”的职责,指挥舰队猛追上去,和施佩尔中将的德国舰队混战在一起,一瞬间弹如雨下。其中,英国巡洋舰“切斯特”号在19分钟内被命中17发炮弹,七成舰员非死即伤。有一名叫克伦威尔的见习水兵在胸口重伤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在炮位,观测弹着点。最后伤重身亡,年仅16岁。战后他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主要指挥官,贝蒂中将(上),杰里科上将(下),两人后来均晋升为海军元帅。两人的性格完全是两个极端,前者暴躁好斗,后者沉稳冷静。

混战之中,两军主力舰队终于到场。英国大舰队司令杰里科上将命令舰队敌前大转向,抢占T字横头。组织严密的英军战列舰队排成几列纵队,迅速占领横向阵位,24艘战舰用全部主炮和一侧的副炮对德舰猛烈开火。舍尔眼见形式不利,下令舰队掉头撤退,意图引诱英军追击再行决战。

贝蒂的旗舰“狮”号战巡,被德军击中冒出浓烟。

但杰里科可不吃这一套,他下令停止追击,并派出舰队包抄德军,切断他们的撤退路线。这样一来,反倒是德军陷入了包围圈。

20时,天色已暗。若再不冲破包围圈,就有被英军全歼的风险。舍尔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在英军包围圈的缺口闭合之前杀出一条血路。23时30分,德舰队再次和英舰队遭遇。舍尔下令释放烟幕,舰队全体发动“死亡突击”,不计后果地冲破英军包围圈。

6日凌晨,德军在遭遇重创后终于进入威廉港航道。此处布设了大量水雷,英军舰队无法追入。3时25分,位于英军阵线最前方的“冠军“号巡洋舰,对负责殿后的德军鱼雷艇打出了最后一发炮弹。随着鱼雷艇消失在暗夜中,这场史上最大主力舰对决终于落下帷幕。

德国“塞德利茨”号战巡,被打的七零八落。可见战况之惨烈。

海战中,英国方面共有6094人阵亡。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国方面有2,551人阵亡,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鱼雷艇被击沉。事后,两国都宣称自己获得了海战的胜利。但从战略上来看,德国虽然击沉数更多,在战术上占优,但却永远地失去了与英国海军叫板的实力。之后只能龟缩在港内,直至战败。为了不被英国缴获,落得个全部自行凿沉的下场。

余波未尽

日德兰海战作为20世纪初最大的主力舰决战,自然引起了世界海军强国的关注。其中日本和美国,这对30年后的死对头。此时都派出了海军观察员,随舰直接考察海战全过程。这样做就是为了吸取第一手经验,给本国海军发展提供建议,但也极具危险性。混战中,英国战列巡洋舰“玛丽王后”号被4枚300毫米炮弹击中,引发弹药库大爆炸沉没,随舰日本观察员下村中助海军中佐阵亡。美国海军在20年代到30年代制订对日作战计划时也参考了日德兰海战的部分经验。

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的“玛丽王后”号。

但这些观察员以及海军研究机构所做的研究,却深刻影响了之后海军的战略和战术发展。甚至影响了“二战”海战的格局。

在作战思想方面。在日德兰海战前,国际上盛行马汉式的“舰队决战”学说,将主力舰集中起来打决战,一举击溃敌军作为致胜法宝,主力舰是海军的绝对主力。但在实战中,英军的水上飞机母舰为舰队提供侦查,德军前期的潜艇骚扰,双方轻型巡洋舰利用高速优势在战场上反复穿插,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且相比昂贵的主力舰,它们的性价比更高,发展周期更短。这使得“大舰巨炮”开始走下坡路,仅仅依靠主力舰就能打赢战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航空母舰、快速巡洋舰、潜水艇则快速发展起来,在下一场战争中它们将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利器。

在军事技术方面。首先,德国战舰展现出了优良的抗沉能力。比如,排水量24988吨的“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中弹18发以及鱼雷1枚,舱内进水达5308吨。就这样还是硬扛着回到了威廉港。战后,德国战舰在炮塔和舰体水密分划方面的优秀设计为各国海军所继承。

1916年6月威廉港内。前方为身负重伤的“塞德利茨”号战巡,后方为一艘皇帝级战列舰。

其次,英国海军根据实战表现,重点提高了弹药质量。比如,德军使用的TNT炸药比较稳定,穿透英舰装甲后才会爆炸。但英国还在使用不够稳定的苦味酸炸药,导致炮弹在装甲板外就爆炸,威力大减。另外,在烟雾纵横的战场,各舰依靠旗语、灯光等目视通信系统往往难以准确传递信息,影响舰队指挥效率。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海军舰载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等。

尾声

2016年5月,值日德兰海战爆发100周年之际。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筹办了一场兵棋推演,他们仿照当年美国海军在海战后的研究方法,意图重现当年海战的战场动态。

海军战争学院正在进行日德兰海战纪念兵器推演。黑白格即为“棋盘”,还有实体“棋子”。

正如学院院长P-加德纳-豪三世所说:“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日德兰海战,更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场战役对海军战争学院意味着什么?”这场一个世纪前的战役改变了之后的海战史,也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李曦 本文来源:网易谈兵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