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巳,三月初三。

无论是黄帝祭祀大典、广西民歌节,还是踏青放风筝,总之,三月三是一个热闹的日子。千百年来,三月三的内涵不断增加,庆祝项目层出不穷,认真考究起来,一本书都写不完。

不过,我们只要知道了几个重要人物,就差不多能把三月三了解个大概!

黄帝

黄帝像

黄帝轩辕氏,号称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他曾经推算出了历法;教会了百姓播种五谷;命仓颉造出了文字;划定干支纪年;分九州;设官职;造舟车;制乐器;创医学……几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

相传他生了25个儿子,分出了12个姓,夏、商、周三代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后来他的子孙又被不断分封,散播到华夏各地,所以后代人们奉他为共祖,不是没有来由的。

据说黄帝的诞辰就在三月三。所以从春秋战国时起,历朝历代都会选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大典来祭奠黄帝。有意思的是,人们并不知道黄帝确切的埋骨之所,所谓的黄帝陵,大都是他的衣冠冢。

最早在三月三祭黄帝的人是秦灵公,但声势最浩大的祭典是汉武帝搞的,唐代之后,黄帝祭祀大典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典。从2004年以来,三月三已经成为对黄帝的国家公祭。

高禖

简狄吞卵

这是个非常陌生的女神。但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女神的影响力强大到无以复加。原因很简单,高禖,是上古时的婚姻和生育之神,到了后来,干脆简化成了求子之神,俗称送子娘娘。娘娘的庙宇遍布天下,香火极盛。

所以,我们对高禖的名字也许感到陌生,但全国各地恒河沙数的娘娘庙供奉的各位送子娘娘,其实都是高禖的化身。夏朝的高禖神是女娲,商朝的高禖神是简狄,周朝的高禖神是姜嫄,哪怕名字不同、人物各异,但求子是不变的主题。

比如,商朝的高禖神简狄,有一次三月三上巳日在河里沐浴时,不小心吞了一颗燕子蛋,就生下了商朝的先祖“契”。所以在后来祭祀高禖的仪式中,“临水浮卵”就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届时,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漂浮,谁拾到谁食之。吃到鸡蛋就是生贵子的好兆头。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又从“临水浮卵”衍生出“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这样的形式。只不过后来人们已经越来越沉醉于活动本身,而忘记了初衷。所以乍一看上去,“曲水流觞”这种风雅的事情,完全联想不到它的原型是很接地气的求子活动!

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

说到“曲水流觞”,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提,王羲之。原本在淡化了求子的意义之后,“曲水流觞”只是古人在上巳节“祓禊”仪式结束后,饮酒娱乐的一项活动。但王羲之的一幅《兰亭集序》却硬生生把“曲水流觞”的档次拔高了好几级,变成了文人才子最高端的风雅乐事。

在说“曲水流觞”之前,必须得简单介绍一下“祓禊”。所谓“祓禊”,其实就是每年春天三月的上巳日大家一起到水边沐浴,一则驱除不详;二则祈求福祉。

上古时候的“祓禊”,主要功能是为了清除污垢,并且便于男女求爱,进而求子。后来人们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含蓄,“祓禊”变成了象征性地用香草洒水,但利用上巳节男女相亲倒是千百年一直沿用的习俗。

魏晋时期是专出名士狂人的年代,王羲之出身琅琊王氏,叔叔是权倾朝野的一代名相王导,岳父是东晋名臣郗鉴,本人又是才华横溢超凡脱俗的“书圣”,交好的朋友或是谢安这样的风流人物,或是支道林这样的绝代名僧。平日里的生活就十个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兰亭集序(局部)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年份,如果不是三月三上巳那天王羲之带了一群好友到会稽山阴的兰亭去修禊,大家玩闹之余,喝喝酒,写写诗,聚会结束之后,王羲之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录当时的盛况,那么,这一年就会像历史上的很多年份一样,平淡无奇的滑过去。

但是这一篇324个字的文章,准确的说是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星辰之一,千载之下,让无数人仰望、跪伏、五体投地。这个文化史上不朽的奇迹,除了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永和九年,也成就了“曲水流觞”第一文化盛事的地位。

虽然人世变迁,佳节难再,上巳节被一再冷落,到今天知名度不及三月三民歌节。但是,只要《兰亭集序》存在,上巳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从这个角度讲,王羲之才是上巳节最有力的形象代言人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