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硝煙四起。美國開打貿易戰只是一個導火索,其背後是老牌大國對中國崛起的忌憚,是新興國家對中國快速發展的羨慕嫉妒恨。像此次美國開打貿易戰之後,歐洲的曖昧態度,還有印度也發起了對光伏的反傾銷調查,都反映了這種局面。

但是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我們也必須要崛起,與世界的利益爭端會越來越多,我們要進攻,他們要防守,貿易保護和對抗很可能成爲一種常態。所以,貿易戰,只是剛開始而已。

中國經濟發展傳統有三駕馬車:出口、內需和基建。貿易保護和對抗走向長期的格局下,出口必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最終影響股市投資的方向。下面談談我的思考和看法。

首先說基建。在我國城鎮化率已經到達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基建高速發展、各種大開發的時期已經過去。而且雖然近年全國各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仍進行了上萬億的投資,但是資本市場一直沒對基建板塊有很高的期望和溢價,不是投資的主流。

其次是出口。最近幾年沿海的一些服裝廠和鞋廠倒閉的很多,因爲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已經消失,訂單都轉去了印度和東南亞,這說明單靠價格低廉是無法保持出口競爭優勢的。另一方面,我們賣給美國那麼多便宜的電解鋁,人家轉手造出飛機、汽車高價賣回來,最後還說我們傾銷逼死美國工人!這說明提供初級產品,呆在產業鏈底端的出口路線也是沒有前途的。

這就是爲什麼這幾年我們痛定思痛的高喊,要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創造會打開出口的新局面,我們自身強了之後,高質量的出口還將成爲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這裏,我們就要尋找並且長期看好中國創造型的走向國際化的企業。它們站在產業鏈的頂端,去賺全世界的錢。他們就是我們投資的方向。

最後說說內需消費。在前面兩架馬車發揮大力量之前,消費就成爲我國拉動經濟的重要壓倉石,定海神針,政策必然也會在這方面着力。這一點大家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所以消費的投資機會是重要的長期的。

今年春節的時候,發現人們對年貨購買的慾望是在逐年下降的,喫穿日用已經不再是消費的重點,消費升級已經成爲趨勢,人們也更加重視消費的體驗和感受。

所以回到投資機會上,我們說消費的機會,主要的就是在消費升級方面的機會。2018年以來我們看好保險,高端白酒,醫藥,信息消費,就是基於此。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消費升級替代的市場,將是優秀企業馳騁的廣闊舞臺,是最容易出長期牛股的地方。

總而言之,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戰火紛飛之時,作爲投資人,我們要把眼光投向經濟最有發展潛力的方向。第一,我們選擇內需和消費升級;第二,我們選擇中國創造型的,走向國際化的企業。然後堅定信念,看淡紛擾,長遠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