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是是全國最大的鞋業生產的基地晉江鞋都,產量佔全球僅10%,擁有3000多個製鞋廠,上百個運動鞋品牌,歷經30多年的激盪,真正留下來的企業屈指可數,許多曾經風光故鄉的品牌都走向消亡,實在是可惜。然而好景不長,奧運會結束後隨着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品牌轉型失敗、電商平臺的衝擊、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外的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不再“奢侈”等原因,晉江的鞋企開始大批倒閉,工廠被迫停工。

在中國,有不少產業集中的地方,例如“快遞之鄉”浙江桐廬、“紡織之鄉”河北高陽、“眼鏡之鄉”江蘇丹陽等。大部分的這些城市都在產業聚集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卻有那麼一個城市卻走向了沒落,企業紛紛倒閉,老闆失聯跑路,它就是被稱爲“中國鞋都”的晉江。

沒落的中國鞋都:曾有3000家鞋廠,上百個品牌,如今老闆失聯跑路

30多年前,晉江只是福建東南沿海的一個小漁村,尤其是晉江的陳埭鎮是當地是出了名的窮鎮,全鎮年工農業總產值僅1333萬元,人均年收入只有52元,爲了討生活,村民們只能偷偷做點小生意。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了,晉江人積極實現產業轉型,利用人口紅利的優勢大力發展製造業。在這期間有一位叫林土秋的晉江人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發現市場上旅遊鞋供不應求,於是他率先在晉江做起了做旅遊鞋的生意,僅創業了一年,他就收回了成本。一年後,林土秋又聘請了2名鞋匠和30多名工人開了一個製鞋廠,林土秋也因此被稱爲“製鞋第一人”。看見一家靠賣鞋掙錢,其他晉江人也開始紛紛做起了代工旅遊鞋的生意,因爲製作門檻低、市場需求量巨大,旅遊鞋逐漸成爲晉江人最愛乾的行業。

沒落的中國鞋都:曾有3000家鞋廠,上百個品牌,如今老闆失聯跑路

林土秋

靠着代工旅遊鞋,晉江人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代工生產線完善了,晉江人開始做屬於自己的體育品牌了。這其中安踏是第一個走出來做品牌的,隨後其他鞋廠也跟着轉型做體育品牌。爲了宣傳品牌,晉江的體育品牌開始斥巨資請代言人做宣傳:德爾惠請來周杰倫、安踏有蕭亞軒、林俊杰、361°簽下郭富城、特步更是財大氣粗,一口氣拿下潘瑋柏、蔡依林、SHE。當時CCTV5的廣告都被晉江的體育品牌承包了,當時CCTV更是被戲稱爲“央視晉江頻道”。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確實也給晉江的體育品牌帶來了很大的效益,2002年,德爾惠年營收突破3.5億元;2004年,喜得龍銷售680萬雙旅遊鞋、450萬套服裝,年營業額高達6.2億元,安踏的營業額也達到了3.11億元。

沒落的中國鞋都:曾有3000家鞋廠,上百個品牌,如今老闆失聯跑路

在“晉江系”的共同競爭對手李寧在香港上市之後,晉江的體育品牌也開始跟風上扎堆上市,企業老闆們也截止上市,身價大漲。2008年隨着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晉江鞋業作爲全國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更是大帶起來一波暴利。然而好景不長,奧運會結束後隨着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品牌轉型失敗、電商平臺的衝擊、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外的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不再“奢侈”等原因,晉江的鞋企開始大批倒閉,工廠被迫停工。曾經高峯時期的3000多家鞋廠要麼自己轟然倒下,要麼被其他大廠喫掉,最後只剩1000家左右,德爾惠、喜得龍、金萊克等近百個有規模的體育品牌都逐漸倒下,倒閉的倒閉,失聯的失聯。

沒落的中國鞋都:曾有3000家鞋廠,上百個品牌,如今老闆失聯跑路

曾是是全國最大的鞋業生產的基地晉江鞋都,產量佔全球僅10%,擁有3000多個製鞋廠,上百個運動鞋品牌,歷經30多年的激盪,真正留下來的企業屈指可數,許多曾經風光故鄉的品牌都走向消亡,實在是可惜。晉江鞋業的興衰發展史,其實也告誡我們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步,屹立不倒首先需要有特色,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同時還要設置行業障礙,防止其他競爭對手進入。晉江的鞋企只注重經營和盈利,忽略提升產品自身的質量,提高創新能力,結合時代需求。而家族氏作風濃厚,管理機制不健全,在時代的浪潮下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