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消息,腾讯旗下的QQ向国际版用户发去通知,宣布从5月20日起停止为欧洲用户提供服务。

腾讯此举可能与欧洲即将于5月25日生效的数据保护和隐私监管法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有关,GDPR旨在给予欧洲公民对个人数据有更多的控制,违反者将面临最高全球收入4%的罚款。

按照2017年腾讯全年收入2177.6元计算,罚款可能高达100多亿元。

腾讯的声明只有一句话,目前并不清楚停止提供服务的真正原因。QQ以及腾讯的另一款移动消息应用微信主要是被中国或华人用户使用。

隐私问题在全球都是巨大的问题。但在中国似乎只有网友在孤独的呼吁。对于社交帝国腾讯来说,中国是一片“沃土”。



之前,Facebook的数据泄露的事件中,扎克伯格最终可能获得7.1万亿罚金的代价,受此事影响Facebook市值蒸发591多亿美元。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向来重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中,扎克伯格虽然认错态度良好,但是Facebook还是受到用户及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质问。

在国际特赦组织研究的11家互联网社交公司中,在使用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网上安全方面的排名表中,Facebook综合评分73,排名第一。腾讯的QQ、微信结案合评论为0,排名最后。



国内,鸿茅药酒在掌握对方微信信息后,从报案到抓捕谭秦东医生仅用三天时间。网络大V冯大辉发文质疑,鸿茅是如何获得了谭医生发文章的详细信息的,并质疑微信泄露个人信息。腾讯微信的个人信息安全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以QQ发家的腾讯,2017年达到事业的颠覆时期,全年总收益2700多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其中后起之秀的微信2018年春节期间更是突破10亿人口红利,成为13亿多人口的中国最重要的智能社交工具。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各界关注。

早在2013年,微信当时“寻找附近的人”一度造成用户人身安全隐患。据当时法制晚报信息,浙江宁波男子曹某,利用微信连续强奸7名年轻女性;而广东廉江17岁女生莫某,则因用微信被一伙流氓盯上,14名青少年将其挟持到荒郊,其中9人将其轮奸。除此之外,微信诈骗也时有发生。发展至今,以社交工具起家的腾讯在个人信息保护上还是处于盲区状态,着实令人担忧。



而此次腾讯推出欧洲市场,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QQ的个人隐私安全性做的并不能符合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这个中国的社交巨头,再国际化的道路上遭受了巨大狙击,面对国内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的天花板的,腾讯还有哪些牌可以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