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曾實行一千三百餘年,至清代而臻於完備。都說“字如其人”,特別是在大量的試卷中,字跡好,的確成了絕對的優勢。這裏蒐集整理了幾個清朝文狀元書法集,一起來欣賞他們的字跡又有多美。

傅以漸(1609~1665) 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知名學者、史學家。 幼年家境清貧,天資聰慧,勤奮苦學,博覽羣書,經史熟記不忘,終成大器。傅以漸一生爲官,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以清勤著稱於世。他學識廣博,精通經史,工於詩文,學者稱星巖先生。

清代第一位狀元傅以漸,康熙的老師,一直爲清世祖順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是清初不可忽視的人物之一。明萬曆37年,傅以漸生於山東省聊城。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他少時雖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

呂宮(1603—1664)字長音,江蘇武進人,清初大臣。順治四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祕書院修撰。

孫承恩祖父孫森,字蘭畹,舉人,官弋陽令,有善政,升高州府同知。伯父孫朝肅,字恭甫,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官刑部主事,敢於是仗義執言,官至廣東布政使。伯父孫朝讓,字光甫,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由刑部郎出爲福建泉州知府,有惠政。後升福建南道副使、福建按察使,官至江西布政使。

徐元文,宇公肅,號立齋,(一說建齋)生於明崇禎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於康熙三十年(1691)閏七月二七日,享年58歲。他的先祖居住在蘇州常熟(分屬江蘇),九世祖(一說八世祖)徐良始遷居到崑山(今屬江蘇)。他的曾祖父是萬曆年間的進士,任官至太僕寺少卿。祖父和父親都是貢生,母親是崑山顧家的女兒。徐元文與他的哥哥徐乾學、弟弟徐秉義都是進士,在當時很有名望,號稱"崑山三徐"(探花徐乾學、徐秉義之弟,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

嚴我斯[1629年-約公元一六七九年前後在世]字就斯,一字存庵,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湖州市)人。約清聖祖康熙十八年前後在世。康熙三年(公元一六六四年)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文章操行,爲時所重。我斯詩長於華贍之作,且多近體,有《尺五堂詩刪》六卷,他的《四庫總目》傳於世。

相關文章